中国经过三十年世界工厂模式的高速发展,空气污染(雾霾)、水源污染、土地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大规模的环境修复工程,给园林绿化行业带来丰厚的订单。
但近两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显示其强大威力,现在的苗木业行情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虽然还未到2000年苗农挥泪砍苗的程度,但苗木销售的不畅以及民间资本借贷的压力,已经让很多种植者半价清场出局。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苗木品种和规格出现了差异化,有的品种热销,而有的品种无人问津。即使是同一树种,不同规格销售情况也大相径庭。
由此我们发现,种什么都好卖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代在发展,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审视中国苗木市场现状,为将来的发展规划提供现实依据。
二、苗木产业的去库存探讨
苗木产业发展到现在,仿佛一下进入了一个死局。大量的库存积压,缺乏变现的能力。而市场上热销的品种和规格,又出现了区域性的短缺。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1、供求信息的不对称
虽然从1998年-2000年左右,就出现了以苗木信息主导的杂志和网站,到2014年出现了大量的苗木微信群和苗木电商平台,但因为诚信机制和标准化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只能停留在信息交流的表面,而很少能落实到操作的层面,没有信息精确引导,信息不通畅直接影响了苗木的销售。
2、种植、设计、施工没有很好地协调
种植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三者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供需脱节,希望下一步能通过信息引导,产生更好的联动,会促进消化库存和新的产业布局。
3、需求发生了变化
城市建设需要大树,别墅区需要精品大树,普通市政园林需要小规格大树,一旦需求比例发生了变化,就会造成某些品种规格的积压。
4、种植者跟风生产
在没有市场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种植者盲目自发的生产。在行情好的时候,还具备一定的套现能力,行情一旦转变,一些小种植户基本上不具备抗风险能力。
三、苗木需求的未来市场走向分析
在国家经济转型以后,会更加侧重空气、水源、土壤的修复。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一切都给未来的园林绿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人力成本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更要倡导节能型生产,苗木产业也是如此。
在卖方市场,完全可以做到以产定销,而接下去的买方市场,则要科学的引导生产、布局、销售。
市场将会发挥更强大的调控能力,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布局,苗木产业才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根据2014年相关数据报道,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2.57%,但专家认为真实的城市化率不够35%。而在203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要达到70%,城镇化依然给园林绿化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而防止雾霾、土地沙化、沙漠治理、矿区修复、海防林等项目,预示着生态林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东方园林的水源优化和铁汉生态在矿区土壤修复方面已经着手布局。
对整个行业而言,这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还需要产业联盟、行业平台发挥积极的导向功能。
四、分析苗木产业布局后的未来市场
在科学布局引导下的苗木市场,会逐步形成高效、节能、生态的绿色生态链。
我们可以试想,在大数据平台的引导下,可以大致估算出未来几年各种苗木品种的需求的区域、数量、规格,而目前的存圃量又一目了然,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根据“地资苗工”大构架的引导,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合作伙伴,规模化种植。
在操作过程中,逐步把苗木规格标准制订下来,把苗木当成准工业品销售。
在互联网+苗木,用手机就可以轻松的锁定离需方最近、价格最合适的生产基地,并下订单预订,而这个时候才可以初步形成订单苗木的概念。
资本的支持,科学合理的布局,必将在规模上、价格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我们预计未来市场,百分之八十的需求,将会通过这种模式去完成。
五、平台价值和使命
平台正在成为未来主要的商业模式,目前国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垄断的局面就是很好的佐证。
苗木平台代表着先进的商业模式,去掉中间繁琐的流通环节,交易双方通过平台直接操作,挤压不当利润,才会使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有了苗木平台的大数据支持,我们才会有大生态、大园林、大苗木的概念。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生态的种植,可观的收益,这样才是真正的绿色生态链。
苗木平台的使命,是让交易更简单,让交易的双方都赚取合理的利润,大道至简,才会有生存发展的空间。
而我们认为苗木平台的终极使命,是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环保、生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