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坐标:2002年
数据:2002年以前28个游园,城市绿地率25.91%;而2014年底,游园增加到255个,城市绿地率达到34.8%。
“走进小游园,漫步在蜿蜒的鹅卵石步道上,环绕四周的是鲜花、青草和绿树。”38岁的刘超说,20年前,出门见到绿意盎然的游园,是很多郑州市民似曾相识的梦。如今,翻开2015版“郑州城市地图”,与2001年的版本相比绿地标志明显增加。
【感慨】绿地必须留,不能光盖房
“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宋砦村村民居住的平房呢!”供职于郑州市金水区城市管理局、主抓市政绿化工作的副局长王旭,对位于郑州市博颂路与索凌路附近的驻春园游园有着独特的情怀。用他的话说,从游园“孵化”开始,就像看着自家孩子成长一样,如今已是绿树长青,碧草茵茵,想到它心里就美滋滋的。
回想起15年前,刚刚接手绿化工作的情景,王旭感到“压力山大”。“当年,金水区一个游园都没有。”王旭说,2002年,郑州市提出要求,居民出行500米,就要见到一个游园。可是,当时大家绿化意识不强,在选址环节,就吃了不少闭门羹,“有些甚至是规划好的绿化用地,企业也不让建。”
而谈到宋砦村的这块拆迁空地,却出乎意外地顺利。王旭回忆说,当年宋砦村党总支书记宋丰年是全国人大代表,很有远见,知道建游园是造福子孙的好事儿,还刻意把村民安置房建在边缘,中间留给绿地。后来,驻春园游园成了金水区第一批建成的19个游园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变化】 12年来,游园增九倍
驻春园仅仅是郑州游园的一个缩影。谈到建游园,2002年曾参与规划郑州市首批游园建设、现供职于郑州市绿化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当年东区发展迅速,市政府要求,必须同步推进旧城区改造,公园绿地建设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5年时间游园增加了100多个,还有几个大型公园。”而此后的郑东新区建设,更是给郑州绿化加了分。
如果说,此前游园绿地面积,人均只能达到“一张纸”的大小。那么,现在正向“一间房”的规模“进军”。
采访中,郑州市园林局提供了一组数据:2002年以前,郑州市只有28个游园,城市绿地率仅为25.91%,而截至2014年底,游园增加到255个,城市绿地率达到34.8%。
即便如此,该工作人员仍直言,目前,郑州绿地缺口还很大,特别是老城区,离居民出行500米见到绿地的目标还有差距,“现在都提倡建海绵城市,蓄水能力最强的还是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