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萧条的市场行情让圃地中的苗木密度变得越来越大———苗子卖不出去,却眼看着规格不断增加。再加上容器苗对地苗的冲击,可谓雪上加霜,销售更是一筹莫展。怎么办?
2013年春,种在基地一角的100多棵地栽千层金就把我愁坏了。同样品种和规格的容器苗,还早早就被客户买走了,而它们却迟迟“嫁”不出去。无奈,我只好将其树冠锯掉,三棵或五棵栽在一个容器内人工制造丛生苗。结果,2014年秋天,这批苗被两个客户全包了,后来还有客户在寻找。至于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
其实,这样做并不是千层金的“特权”。街道边绿化带内就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三五棵紫薇种在一起形成一簇,有的乔木也有相似的应用形式。其实,丛生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可其创新点在于让原本没有丛生的苗木变为“丛生”。
将千层金丛生处理属于产品类型创新,下面再说说生产方式的创新———容器化。
2001年,本人开始在成都、宁波地栽加拿利海枣。当发现很多发达国家的苗木多是容器生产时,我就赶了一回时髦,之后新基地也全部改为容器生产。结果到了销售期,因为容器苗解决了移栽成活的问题而成为客户的首选,苗木价格也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也减轻了挖苗之苦。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时还被《中国花卉报》的记者李欣报道过。
接下来对于地栽千层金的调整,也继续容器化这条老路,市场表现不俗。在我刚刚建成的眉山基地,不仅千层金全是容器生产,还基本都是丛生种植。原本需要400多亩地才能种下的苗子,200亩就种完了———因为容器化加人工丛生节约了大量土地面积,所以,在市场不好而且苗子又长不开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组合种植。
有人担心,容器苗生长得慢,其实不然,因为容器苗的根系最后仍要深入地下。那有人就会问了,几年后它与地栽苗有区别吗?答案是:有。
比如一棵胸径15厘米的树,地栽苗在移栽时只带走了2%的根,定植在新地点后可能会死亡。而容器苗能够带走10%的根,所以它的成活率就会高很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苗木都适合容器化生产,例如昆士兰瓶子树就适合地栽,因为其粗大的根系难以扎入土地,同时,它不带土球直接移植也有很高的成活率。
同样,也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合人工丛生,要根据审美以及苗木的生物学特性去判断。再有,是否适合容器生产最好先进行试验,比如最近被炒得很热的美国紫薇,在我试验无误的情况下,一次性种植了几万株容器苗,长势良好。
其实紫薇是移栽成活率很高的植物,那为什么还要进行容器化生产?答案是节约人工,同时可进行大苗全冠移植。上面我所说的容器,都是用无纺布制作的“美植袋”。华东华南地区比较常见的带排气孔的控根容器是很好,但价格太贵,更适合大树假植。
节约土地,降解密度,提高产值,找到市场,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点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