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刚过,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一行,就马不停蹄地奔走在通州区一个又一个的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点。组成这只队伍的是市、区县农口系统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郊区县主管农业的区县长。研究和落实好推进北京市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是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
漷县镇黄厂铺村位于通州区西南方,是一个有着779户、1400口农业人口、耕地面积4838亩的传统乡村。为了探索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在市农委的指导下,2014年6月,通州区开始在该村开展家庭农场试点工作。村委会经过多次宣传家庭农场的新模式和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最后由村委会统一组织流转土地1362亩,作为家庭农场试点区域种植面积。通过公开竞标,最终由该村8户农民签订了承包协议。
眼下,在这1362亩土地上,绿油油的麦子已经打穗,长势旺盛。在农场地头的一侧竖立着一个公示牌,上面写着这8户农民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麦田里排成一行正在喷洒着水的移动式喷灌设备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该村家庭农场是粮食作物节水示范点,农场实施了集约式良田喷灌改造工程,通过配套节水喷灌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水肥高效利用,推动农业节水。
“通过发展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取消了原来户与户之间的田埂,使种植面积增加了10%。水肥一体化灌溉,每年每亩地可增产120斤。每亩地用水较常规灌溉节水91.34立方米。”听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家庭农场的优势时,林克庆满意地点了点头。
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通州区以漷县镇为突破口,借助该镇花卉产业的良好基础,启动了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建设工程,计划3年内通过引进社会企业建成2万亩规模化苗圃。
占地612亩的黄厂铺规模化苗圃是通州区14个规模化苗圃试点之一,由北京京彩燕园林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实施,主要种植欧美彩叶树种。苗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同时苗圃还引入雨水利用系统,实现节水节能,降低成本。
“既实现了绿化效果,又引入了社会资本,还增加了农民就业,实现了增收。”听完工作人员的汇报,林克庆总结了规模化苗圃的几个效益,夸口称赞。
在创建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过程中,通州区积极探索提升生态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创建了永乐店镇永二村集体发展高效果园的模式。在农业结构调整以前,该村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2013年,该村进行结构调整,将全村1628亩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委会进行“二次分配”,其中1228亩进行了平原造林,发展林下经济;400亩建设了现代化高效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