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光说:“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转型与创新,打造园林苗木产业的升级版是苗木产业的唯一出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园林苗木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园林苗木产销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销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苗木产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城乡园林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年,我国花木种植面积122.71万公顷;销售额约1288.11亿元;出口额6.46亿美元;花木市场3200余个;花木企业8.33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54万家;花(苗)农300多万户;从业人员500多万。
虽然苗木行业拥有如此巨大的数字和如此庞大的规模,但产业链的脆弱不容忽视。园林苗木产业长期依附于市政、地产、生态环境建设等非独立产业。在中央八项规定的约束下,在经济新常态下,政策的转变给园林苗木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苗木生产多为自产自销式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同质化严重,生产方式落后,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低,还达不到真正的产业化与现代化生产。苗木行业存在“三多三少”的结构性矛盾,即“灌木多、乔木少;小规格苗多,大规格苗少;劣质苗多,优质苗少。”苗木标准化、商品化程度低,研发环节薄弱、品种更新慢,工程适用苗供需极度失衡,结构性过剩形成的周期性“卖难买难”长期存在。现有的苗木产品很难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
在园林苗木市场方面,呈现几大特点。第一,市场容量大,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基础建设与生态建设等巨大投入使园林市场呈现多层次、大容量的特点。第二,需求多样性,我国园林市场可按苗木产品功能细分为市政、地产、生态修复和其他园林市场。第三,持续时间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以及实现现代化均需几代人的努力,园林苗木市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持续时间。第四,市场不平衡,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园林苗木市场在空间时间、市场容量、园林文化和用苗习惯上形成显着的差异。第五,林业造林与园林绿化的界限日益模糊,林业是大的园林,园林是林业在城市乡镇的扩展延伸和精品化。第六,政府是最大客户,国家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带动了园林苗木产业高速发展,市政和部分地产园林、绿色通道、水土风沙治理、平原绿化、生态修复等均为国家和地方买单的政府工程。
针对这样的生产与市场的特点,吴世光提出,苗木经营需要认真做好品种选择与产品设计,做到与众不同、不可替代,要有独特性,并且产品需要做到标准化,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全”的系列产品,按需求层次组织生产,这样才能实现苗木产品的商业价值,苗木企业才能掌握定价权和客户选择权,从而带来超额盈利。
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怎么卖,是苗木经营的首要问题。实现产品差异化,还要做到懂技术、善服务、满足客户要求、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取得全方位的竞争优势。只打价格战,长此以往会陷入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的怪圈,而产品优势、发货及时、包装保护、服务到位等,都可以为企业带来无法取代的位置。建设现代苗圃,要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变粗放经营管理为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管理等。苗木生产者与行业组织、科研院校通力合作,共同参与苗木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
经济新常态下,苗木生产经营要转型升级,就要有新的营销方式,用现代营销理念进行信息化、智能化营销。订单生产、定向培育、菜单式营销、区域纵横向联盟、一站式配送服务、期货交易等,都是促进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营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