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森林是一个历史的抉择。2004年,全国政协、国家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启动开展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项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活动,开始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中国探索。
10年来,全国有25个省区市的140多个城市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75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十八大以来,全国森林城市年均完成新增造林面积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通过财政以及企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年均投入城市森林建设资金达800亿元以上。
10年来,举办了10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创建城市的实践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森林建设中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动员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城市森林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了新的动力。
10年来,创建森林城市、发展城市森林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据对75个“创森”城市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
森林进城,是一个历史抉择,破解了我国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僵局;是一个重大回应,表达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渴望天蓝、地绿、水净的关切之情。
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实践活动10年来,因顺势而有为,因不懈努力而精彩。
这精彩,在实现美丽中国美好蓝图的历史担当上
建设城市森林,是一项生态工程。近些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已经成为各地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在全国140多个地级以上国家森林城市和15个省区市省级“创森”城市中,普遍实施了一系列城乡绿化美化工程,使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辽宁省以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加快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崛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与十大生态工程建设紧密融合,规划在“十二五”期间,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力争实现全省森林覆盖率42%以上,林木绿化率48%以上,森林服务功能价值5000亿元以上。广东省广州市把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实施了投资上百亿的“青山绿地工程”;深圳市重点建设15个森林公园,改造14条主要交通干线两旁第一重山的生态景观;惠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形成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城市森林建设大型生态工程在南粤大地遍地开花。
这精彩,在促进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上
建设城市森林,是一项民生工程。城市森林建设中,坚持生态林、产业林和文化林“三林共建”,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了城市转型升级和绿色增长。
近些年,许多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如辽宁的本溪、鞍山,安徽的淮南,广西的柳州等就是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森林建设工程,走出了一条城市绿色发展之路。湖南省郴州市建成了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发展高产油茶、高效楠竹、珍贵树种“三大百万基地”,提供近10万个就业岗位。
城市森林建设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森林绿地、良好生态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北京市启动了百万亩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对抗雾霾;山东省临沂市高标准建成80万亩环城森林,形成了森林“围城、进城、绿城”的城乡综合绿化格局。据对75个“创森”城市的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这项活动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8%以上。
这精彩,在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上
建设城市森林,是一项文化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个城市都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活动。通过媒体宣传、理论宣讲,广泛普及传播森林知识和生态常识,对在全社会奠定良好的生态文明思想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调动和激励了社会各方力量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吸引政府部门、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的关注、支持和参与造林绿化。
浙江省充分发挥城市森林文化优势,树立城市文化标志,如“竹子之乡”安吉、“山核桃之乡”临安、香榧之乡”诸暨等,提升了城市的品位。河南省郑州市利用现有100多万亩森林资源,规划建设了100个森林公园。广东省惠州市“创森”以来,全市共有近70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800多万株,建立各类主题义务植树基地274个。山东省确立了凡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创森”的市,省财政连续3年每年给予1000万元奖励资金的机制,8个正在开展“创森”活动的城市每年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国土绿化资金200亿元以上,仅联想集团就投资近10亿元,在青岛、日照等地建立蓝莓基地1.2万多亩。
10年“创森”,10年求索,城市森林建设已成为神州大地的城市建设实践,并融入亿万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整个社会朝着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方向前行。
这是中国城市的历史嬗变,这是中国城市的绿色传奇。
城市森林,驱动中国城市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