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召开,“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将接受严格郑重的审议。对于陕西,那一刻将是27年希望的华丽转身,从民族文化遗产到世界文化遗产,历史用一种巨大的力量让今人的梦想有了最具有价值的解释和支撑。
时间,用它绵延不绝的力量考验着人们的坚持、耐心与毅力。
36年前,第二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12项世界遗产项目的名单。其中包括了厄瓜多尔的奎多古城、德国的亚森主教堂等历史古迹,以及美国黄石公园等自然遗产。
那时,世界遗产的名单上没有中国。
27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全体会议上,首次将中国的故宫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6处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时,陕西秦始皇陵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和中国其他世界遗产一起得到世界的尊重。
27年后,“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开始审议这一申报,其结果牵动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三国人民的心。陕西那些珍贵的遗产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两千年前,当世界几大文明顺着这条遥远的道路迢迢而来,丝绸之路这条伟大的道路在时间的酝酿中一次次受孕、混血。
从秦始皇陵到丝绸之路,陕西的世界遗产之路一走就是28年。
申遗很难吗?难!这是有过申遗经历的地方的共同感受。中国人对“申遗”的热情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999年至2004年,提交“申遗”申请的城市数量就翻了3倍多。据公开资料统计,目前列入预备申报的项目(含多个“跨省区捆绑”)清单的景观、古迹多达100个。由于每国每年只能分别提交1个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名单,国家文物局官员郭旃就表示:“中国申遗大队已排到下世纪的门槛。”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说:“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中西部地区,丝绸之路和其沿线文物的保护是几代人不断付出的结果。丝绸之路申遗是向世界证明我们对文化遗产永远的尊重和跨越时空的创造性保护。”
千年之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交流
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书中这样描述“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的价值:
“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属“丝绸之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丝绸之路”整个交流交通体系中具有起始地位,见证了亚欧大陆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期间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重要历史阶段,以及其中多元的文化特征,促进了洲际间多种文明的协调和共同繁荣,是亚洲大陆上建立长距离东西方交通、开展广泛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对话的杰出范例。
丝绸之路,它以中国长安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分布于横跨欧亚大陆东西长10000公里、南北宽约3000公里的区域内,是人类历史上交流内容最丰富、交通规模最大的洲际文化路线。
这是一条由骆驼柔软的脚掌,在坚硬的砾石上踏出的、纤细而渺远的路。在这条道路上,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以如此细微的孔道沟通、交流、碰撞,各种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艺术、各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活方式都在这里一一呈现;印度的佛陀、伊斯兰教的真主、基督教的耶稣也从这里翩然走来……
在这条丝路上,无数国家在演绎着兴衰:罗马、安息、大夏-贵霜、中国汉朝、赛种、乌孙、康居这些熟悉或不熟悉的地域不断发生着碰撞、融合,形成了积极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