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和人口规模不断增长、道路本身存在不合理问题、道路施工造成影响……近年来,太原市的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交通拥堵带来的不便。近日,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就城市交通建设管理举行专题询问。人大常委会委员带着问题,与交通管理相关部门进行了面对面的问答。
长风街成“前车之鉴”
2000年建好的长风街,当时称为“世纪大道”,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已经成为最拥堵的道路之一。如何保证规划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使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询问一开始,康树芬委员就把这一问题“抛”出来。
2014太原规划应询的太原市规划局局长姜波回答道,长风街双向通过能力为6000辆/小时。由于南部区域路网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长风街周边路网密度仅为4.4公里/平方公里,而规划路网密度为7.3公里/平方公里。尤其南中环尚未完全打通,亲贤街滨河东路、学府街东路节点尚未改造,导致东西向中长距离过河交通流集中在长风街上,高峰小时流量已达7000辆/小时。此外,长风街过境交通及建筑物出入交通相互纠结,加之出租车停靠站不规范,出行环境每况愈下。
他表示,今后再建设类似长风街的道路时,要一并完成周边配套的次干路及支路的建设,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优质社会资源外迁制造“反磁力”
2014太原规划是什么?太原市单一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导致了城市功能过度聚集,早进晚出的潮汐交通现象使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太原市的长远规划是否考虑了中心城功能转移来减少潮汐现象,缓解交通压力?
“70%的人口聚集在中环路以内的城市区域,进出中心区人流是10年前的3倍。”交通局局长郭治明说,人口的过度集中,教育、医疗等优质社会资源集中在城区中心,是造成潮汐交通的根本原因。
为此,太原市将把南部新城打造为能与中心城区相抗衡的“反磁力中心”,实现再做一个100万人口大城市的蓝图,把人口、就业和交通从中心城疏解出去,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目前2014太原规划南部新城大体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已相继吸引了省实验中学、太原五中、太原三中、太原外国语学校、省儿童医院、太原市人民医院等优势资源建立分部,未来南部新城将建设成为品位较高的现代化新城,以此吸引中心城市人口向外转移。
今年城市建设“大动作”不断
随着一项项道路工程的完工,太原市今年大规模城市建设迎来收获的季节。将会有哪些工程动工,为广大市民所关注。
据介绍,2014太原规划根据初步计划,太原市今年在城市的东南西北都将有“大动作”。北部地区实施阳兴大道(滨河东路-阳曲县)、权新线(大同路-泥屯镇)建设工程,以北展城市发展空间。
东部地区实施迎泽大街东延、太行路南延、府东街东延、南内环东延、南中环东延、龙城大街东延、牛驼寨路、东峰路等工程,以东扩城市发展空间,促进东部地区生态建设发展。
中环线内地区实施建设路快速化改造、南沙河抢险路快速化改造、北沙河抢险路快速化改造、新建北路、千峰南路、五一路北延、双塔南路等工程。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格局、提高道路品质和通行能力,达到功能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形象。
2014太原规划南部地区实施新晋祠路、滨河东西路南延、长治路南延、环湖北路、蒙山大街、通达街、华章街、古城大街、十二号线、通达桥、化章桥、十二号线桥等工程。以南移城市发展空间,实现新城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