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万江龙湾生态湿地公园是广东省东莞市在水乡统筹发展中重点打造的10个示范片区之一,预计今年年底完工。但是,最近有市民发现,已建好的江边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中,隐藏着一明一暗两条排污渠。
据了解,这两条排污渠中的污水散发着腥臭,直排入东莞的母亲河东江,占据着半个东江河道。污水来自水渠两侧的官桥滘和简沙洲两个社区。当地居民称,“找不到地方排。”市水务局坦承,东莞截污管网建设的确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
景观湿地公园之中,竟然潜伏着排污管道,而且直接将污水排入江河,污染以如此隐蔽的方式呈现,令人触目惊心。既然潜伏的排污渠被曝光出来,相关的整治工作想必会接踵而至,这两条排污渠被封堵治理,应该为时不远。
但是,假如认为曝光了排污渠,这类现象便能得到彻查与根治,恐怕过于乐观。现实中,对于类似的违法排污现象,公众其实并不陌生,监管者恐怕也不会毫不知情。既然这类排污手段并不算高明,排污行为无论怎样潜伏和隐蔽,也难免会露出马脚。那么,何以排污渠式的污染源仍然屡见不鲜,有的地区甚至反复出现,恐怕更值得反思。
按理来说,对于排污渠的拉网式梳理与整治,只要相关工作细密,理应毕其功于一役。并且,只要相关的监管及时、到位,排污渠也不太可能卷土重来。那么,何以在生态湿地公园建设中,有关部门竟然对潜伏的排污渠不闻不问,甚至任其继续潜伏?
而作为污水的来源,社区生活污水为何没有相关的收纳机制,并直接排入排污管道?本身也值得追问。找不到地方排,暴露出当地污水管网规划的盲区。尽管当地水务局有回应,说明治污最难的是次支管网建设。这或许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显然不是办不到的理由。对于治污工作而言,本该事无巨细,而不是粗枝大叶地开展。将治污工作细化,本该是相关部门的分内之责。
一言以蔽之,排污渠潜伏在湿地公园的背后,暴露出相关部门的监管失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急需进行反思,切实防止违法排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