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8时,南京,龙蟠路太平门附近显得异常热闹:一辆接一辆的车被堵在这里,不少市民在公交上观望良久之后,选择下车走着绕过此段再乘公交。而在不远处,一座钢筋搭起的三拱“城门通道”已经初见雏形。这是南京太平门复建现场。1958年,600多岁的太平门被拆除,半个世纪之后,“太平门”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却从当初的单券变成三拱。
这只是南京古城墙城门当代“建设”史上的一瞥。从2001年南京启动明城墙修缮以及风光带建设以来,据统计,古城墙沿线修建的城门有8座之多,其中复建的有3座,新建的有5座。
复建后太平门效果图
历史上的太平门
大肆复建不可取
4月的太平门附近,太平花园和龙脖子段城墙之间的道路上,已经搭起了10多米的基架,不少工人正在忙碌着。复建的太平门已经初见雏形。
太平门是明代南京的13座城门之一。据《南京城墙志》记载,太平门在1368年基本定型。明初的太平门单劵,体量庞大,城头垒砌31座砌垛口,城门上设有城楼。1911年,城楼在战火中被炸毁。上世纪50年代,太平门被拆除,原址被开辟为龙蟠路。
新的太平门抛弃了单劵门的外观,变成“三孔门”。中间的主门洞设4股车道,两旁的门洞各设2股车道。在门洞旁还将修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复建后,出城5股车道,进城3股车道。据南京市玄武区住建局相关人士介绍,城门的主体结构完成后,外表会贴上古香古色的城墙砖。“为实现与东侧老城墙的无缝对接,城墙砖由文物部门专门审定的城墙砖生产商生产,其外形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在此之前,南京已经相继复建、新建了8座城门。2006年3月,仪凤门复建完成;2007年底,武定门复建完工;2008年,中华门两侧多了两个“后辈”——中华门东门、西门;此后,察哈尔路西沿新开了华严岗门;通地铁一号线新建了长干门;2009年,雨花门、标营门也先后建设完成。
“毫无疑问,文物的历史原貌将会受到影响,一些历史信息也会遭到破坏。”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汤国华说。
“封建时代,由于战火等原因导致城门毁坏,出于防御的功能性需求,重建城门是合理的,然而,现在古城墙作为文化遗产,应该进行原状保护。”汤国华表示,如果城墙基本是完整的,比如西安、平遥的城墙,出于完整性考虑,复建其中缺失的一段城墙或者城门,是合理的。然而,如果城墙缺失较多,为某种目的大量复建,就缺乏合理性。“以北京为例,北京中轴线目前依然很清晰,其中的标志性建筑大多都在,为了中轴线的完整性,复建安定门,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北京要复建城墙,我就反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