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从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针对近来该市出现大面积淡竹开花现象,市园林局邀请多名国内知名竹类专家进行了专业会诊,在分析明确了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建议,制定了多项科学措积极应对。
据统计,济南市城区栽植竹子总计约7.8万平方米,品种以淡竹为主。4月份以来,城区的竹林出现叶片发黄,并有开花现象,目前,淡竹出现花芽分化的面积已达总量的80%,并随着气温升高呈上升趋势。
为探明竹子开花的原因,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济南市园林局于4月18日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顾小平、南京林业大学教授丁雨龙、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所长王福升三位国内知名竹类研究专家对济南竹子开花现象进行会诊和分析。经专家分析,该市淡竹开花存在内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上分析,淡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植物,开花的时期一般为20-60年不等。该市开花面积较大的竹林基本都是再生竹,种源多来自同一产地,引种时间已有50余年,其生命周期已到后期,此次开花是淡竹进入生理成熟期后自我更新的正常现象。从外因上分析,自去年秋冬至今年春季,济南市持续干旱少雨。虽然各公园景区以及各区园林部门都加强了苗木的浇水抗旱工作,但竹类喜温暖湿润气候,持续的干燥气候,诱使竹子提前进入生理成熟期。
淡竹开花后一般1到2年将逐步枯死,自然恢复期需要十年左右。这对济南市竹林景观将造成重大影响。为加快该市竹林景观的恢复,确保济南市竹类种质资源安全,市园林局根据专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四大措施,科学应对淡竹开花。
因地制宜,合理更新。结合公园景区及城区绿地现有竹林实际情况,从生态应急修复工程出发,分类制定更新方案,委托市园林科研所统一引进其他观赏价值较高的竹种替换现有淡竹,增加济南市竹林景观的多样性;强化现有竹林养护管理,采取护笋养竹、补植新竹种等方式做好新老竹种交替期间景观维护。
立足长远,重点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对城市绿化建设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作用,由市园林科研所牵头,联合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成立专项课题组,开展竹类种质资源引进、竹林景观修复等项目研究。同时,为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将市园林科研所科研基地作为竹子种质资源引种、驯化和繁育基地,泉城公园与植物园作为新优品种试种及配置示范基地,动物园作为大熊猫食源竹种种植基地,其它各公园景区作为竹类园林景观营造示范区,联合加快推进济南竹类科研项目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
引进人才,加大投入。此次竹子开花对市区竹林景观造成了重大影响,但也为研究、培育、繁殖淡竹新品种提供了契机。市园林局将结合济南市人才引进计划,专项引进竹类研究高级技术人员;邀请国内竹类研究专家,积极开展竹类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工作;在列支专项科研经费的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省、市科技发展专项科研经费的支持,确保科研项目顺利实施。
加强引导,广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的积极作用,加大科普教育,引导市民正确认识竹子开花现象,动员全市竹子种植单位、小区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进行竹林管理和花后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