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此指导云南城镇化健康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规划》分10篇、共35章,分别从规划背景、发展思路与目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镇规划建设与治理水平、强化特色城镇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规划实施10个方面对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提出了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建设“两强一堡”战略目标;继续坚持“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按照“建设山地城镇、突出中小城镇、实现组团发展、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坚持“人本、集约、智慧、绿色、特色”的理念,以人为核心,以人口城镇化为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布局,促进各级城镇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注重产业支撑和增加就业,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坚持生态文明,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山水、沿边、多民族特色,强化特色城镇建设;创新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潜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云南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发展中,遵循“以人为本、幸福和谐,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产城融合、互促共进,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统筹城乡、协调推进,科学有序、因地制宜”的原则。
《规划》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
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户籍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1.2个百分点左右,再新增500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布局进一步优化。“一区、一带、五群、七廊”的云南省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六大城市(镇)群聚集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滇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滇西、滇东南城镇群成为我省区域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城镇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7个层次的城镇实现协调发展,城镇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城镇化质量显著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产城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有效进展,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山地城镇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建设集约紧凑,城镇特色进一步突出。
—城乡一体化成效显著。统筹城乡经济社会成效显著,以城带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产业、生态保护融合联动,公共服务差距显著缩小,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城乡一体的户籍、就业、社保、土地、投资和公共服务体制基本确立。
—城镇文化特色浓郁。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城乡文化特色得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避免千城一面,城镇个性鲜明、形象突出、文化特色浓郁。
—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住房保障、财税金融、就业创业、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规划》全文见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