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广东  造林  种子  银杏  山东  绿茵  北京  法桐 

专家:如何用科学布局推动城镇化绿色发展

   日期:2014-12-31     浏览:68    评论:0    
必全绿化 2014-03-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潘家华 (0)

  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资源状况差异巨大、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国土空间,实现13亿人口的绿色城镇化,资源环境的约束具有刚性,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虽然微观层面的技术效率有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但更重要的在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严格划定城市边界,确保城镇化进程绿色健康。

  布局失衡——

  城市病凸显


  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包括东中西部的区域格局、大中小的规模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区格局。在区域格局上,表现为东部密集呈带、中部聚点成片、西部散点扩张的总体态势。在规模结构上,大城市外延扩张力量强劲、中等城市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强调规模产业园区导向,忽略功能有机结合,出现功能匹配失调。

  城镇化布局的系统性失衡,造成诸多突出问题: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长期存在东部向中西部、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和乡村大规模人口潮涌;城市大型居民住宅区向就业集中的产业园区和老城区上下班的潮汐波动,使得城际交通和市内交通不堪重负;产业园区和人口在大城市高度集聚,占有大量优质土地,挤压生态空间;一些中小城市以廉价资源吸引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投资,超出了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造成资源短缺、水源污染、雾霾横行。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失衡,是城市病形成并加剧的重要根源。

  顺应自然——

  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与资源环境的基本格局相对应:东部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较高,西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数亿农业转移人口由乡到城的转移,必须顺应自然,使城镇化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首先,必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城镇化改变地表结构,使土地利用难以逆转。东部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力,是西部的数倍乃至于数百倍。如果东部城镇化无序扩张占用土地,西部耕地产能难以实现占补平衡。13亿人的饭碗,不能企望依赖世界粮食市场。因而,东部的城市连绵带,必须要有粮食生产空间、绿色生存空间。要使鱼米之乡“香”起来,仅有耕地红线是不够的。侵占良田是为钱财计,保护良田也必须要有利益机制的保障。

  第二,必须核算环境容量,划定生态红线。西部地域空间广阔,但水热资源构成刚性容量约束。西部大开发,并不意味着西部大规模城镇化,搞高污染产业园区、搞山水园林城市。在水资源短缺的城市超容量抽取地下水和截取河流自然径流,投资防渗设施搞与自然隔绝的人工河湖湿地景观、高尔夫球场,就是违背自然、不可持续的。并且,西部是东部的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生态退化和污染,会降低甚至毁坏东部的承载能力。因此,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开发强度,必须尊重自然,强化生态红线的刚性约束。

  第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顺风顺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表征,更重要的是顺应自然的要求。如果我们的城市阻隔风道、堵截水系,大气自净能力必然下降,水资源短缺和洪涝交替出现必会加剧。“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竞相攀比“第一高楼”,不仅风险加大,而且因楼体强度增加、高度增加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尽管有可能增加土地容积率,但总体上会占用和浪费更多的环境资源容量。

上一页1 2 下一页
【编辑】必全绿化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