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重庆的城镇化路径随着顶层设计的出炉也愈加明晰。近日,商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作为兼具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两种身份的城市,重庆将着眼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利好
促进成渝间都市连绵带发展
“《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对于指导地方进行城镇化布局将发挥重要作用。”昨日,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规划》的出炉对重庆有三大利好。
首先,《规划》将促进位于成渝两大核心城市之间的都市连绵带加速发展。易小光表示,按照《规划》,我国将加快培育成渝等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城市群要想崛起,仅靠两大核心城市难以发挥有效协作,这就要求成渝之间一系列中小城镇要实现加速发展,形成产业、人口阶梯转移的都市连绵带。”易小光说。
其次,《规划》明确要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并坚持四化融合,这将为重庆城镇化推进人口和产业转移提供政策支撑。
此外,《规划》还为重庆城镇化的先行先试提供了支持。《规划》明确提出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和试点先行。而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可以依托政策优势,发挥自己在相关方面的先行先试权。
探索
重庆将明确侧重点和着力点
重庆的城镇化之路该咋走?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的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就对重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出了有效探索。商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我市将明确不同区域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将侧重治理“城市病”;都市功能拓展区将以二轮规划轨道项目、双碑大桥和铁山坪隧道等桥隧工程为重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新区将以江津、合川等12个区县城建设为重点推进重庆大都市区城镇化进程,同时以“两环十一射”铁路网、“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和永川等通用航空网络骨架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则将突出生态功能,同时对特色工业园区、重点城镇等实施“点上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
这在各板块的实际动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针对“城市病”,都市功能核心区正在以旧城片区改造和缓堵为重点,提升现代都市形象。其中,商报记者从观音桥商圈办获悉,未来的鹞子丘、渝北商场、小苑等旧城改造地块将新建一批6A甲级和5A级智能写字楼,瞄准高端业态布局;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随着朝阳路东段和五四大道南段今明两年的相继通车,石桥铺片区的堵车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缓解。
挑战
城镇化仍面临三大瓶颈
城镇化之路面临哪些瓶颈?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表示,从目前看来,有三大瓶颈需要解决。
首先是规划设计标准过低。李勇表示,以重庆主城为例,在城镇化发展规划上,主城之外的区域还存在着规划标准过低,规划较单一的问题,缺少对于产业、人口、生态、城市风貌等内容的详细规划,容易导致同质化。
其次是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李勇表示,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这里面还有一系列政策需要设计完善。比如在针对农村人口转移和农民工问题时,要统筹考虑其培训就业、居住、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配套政策。要实现“人留得下来,发展得起来”。
第三是如何做好生态保护。李勇表示,比如,重庆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如何在人口转移的过程中,打好产业转型升级这张牌,还群众青山绿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