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8月30日消息:记者昨日获悉,仙湖植物园科技人员发表蕨类植物新科—“爬树蕨科”,标志着深圳的蕨类植物研究正式跻身国际前列。一直以来,爬树蕨都只是作为“爬树蕨属”归为肾蕨科或者舌蕨科,而仙湖植物园的科技人员经过6年研究论证,认为爬树蕨属的分类地位应该进行提升,可以作为一个科级分类单位,即“爬树蕨科”。
据了解,“爬树蕨属”为泛热带分布的攀援蕨类,全世界有10~20种。由于可用于分类的形态特征少,且不同学者对形态特征的定义不同,因此该属的系统位置长期存在争议。而且,由于该属物种分布范围狭窄,野外难以采集研究材料,因此目前其分子系统学研究仍然是空白。
2007年,仙湖植物园的科技人员刘红梅博士在开展叉蕨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时,同样发现爬树蕨属同叉蕨科关系近缘,但是两者在形态特征上差别非常明显,前者是攀援蕨类,且叶羽片基部具有关节,但是叉蕨科植物多为林下土生,羽片没有关节。这一结果让他们感到意外和困惑。
2011年,刘红梅同国际蕨类植物权威、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Schneider教授在越南野外考察中,采集到以前仅在中国广西境内有分布的桂南爬树蕨。随后,同来自荷兰、法国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蕨类植物研究专家联系,分别共获取了11个物种的材料。
刘红梅博士告诉记者,通过比较,不仅研究标本的形态特征,并且借助利用DNA分子证据,证明了桂南爬树蕨为一个独立的种。
此研究成果已于本月在国际植物分类学学会的专业期刊《Taxon》上发表。这是由我国第四代蕨类植物研究人员命名的第一个蕨类植物科,也是目前由中国学者命名并被分子系统接受的第4个蕨类植物科,标志着深圳的蕨类植物研究正式跻身国际前列。
“其实深圳本地也有很多国家级保护植物,其中蕨类的有黑桫椤、苏铁蕨、金毛狗等,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刘红梅博士说。为了对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科植物进行保护,深圳仙湖植物园从多种途径引进了6种树蕨,分别为刺桫椤、阴生桫椤、黑桫椤、大黑桫椤、小黑桫椤和笔筒树,这些树蕨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成熟孢子,可通过人工繁殖扩大种群。
据了解,全国共有蕨类植物2500种,目前深圳已收集蕨类植物活体800多种,成为全国蕨类植物收集种类最多的城市。到目前为止,仙湖植物园分别从云南、广西、海南、湖南等地引种蕨类植物千余种,仍然存活的800多种,引种和栽培的存活率达80%,部分种类已经应用在园林绿地之中,如观音座莲属植物。
自1997年起,仙湖植物园分别从全国各地引种蕨类植物,并根据这些蕨类植物原生地的生态环境,采用自然的栽培方式。截至目前,深圳收集的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包括天星蕨、粤紫萁、荷叶铁线蕨、扇蕨、带状瓶尔小草、苏铁蕨和水蕨等3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