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方机场建设热潮再起,围绕机场建设临空(空港)经济区也随之铺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51座城市提出空港经济区的相关规划,不仅包括广州、郑州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在蠢蠢欲动。有专家指出,一哄而上搞空港建设有变相圈地之疑,尤其是对于一些人流量较小的中小型机场而言。
事实上,从近几年的经营状况看,尽管我国机场总体盈利,但盈利的一般为大型机场。而且,如果考虑建设初始投资,即使是大型机场,在整个投资回收期内,都无法收回成本。
早在2011年中国民航局披露的一组数据中就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80个,合计盈利53亿元。在这些机场中,亏损的机场有135个,其中中小机场占87%,共119个,亏损合计约20亿元,大约每个机场亏损1600万元。投资3.2亿元于1998年建成的安徽阜阳机场甚至曾经一度沦为“养鸡场”。
尽管机场盈利如此之难,各级地方政府对机场项目仍然有着高度热情,排着队到民航总局上项目。原因无非在于机场项目投资强度大、影响力广、容易出政绩。
要实现中小机场及支线航空的经济效益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普遍的难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机场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客货流量小、开通航线少、航班频率偏低。有的小机场一周可能只有两个航班,但机场的维护和运转仍必须照常进行。此外,跑道、飞行区等投资大、回收期长,算起来成本很高。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认为,不能单独算机场自身的盈亏账,还要看中小机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另外,机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现在亏损,不代表以后一定会亏损,不少机场都经历了吞吐量由低到高的过程。
发展要有长远眼光,此话不假,但在加快机场建设、加大民航投资的同时,认真搞好机场的规划布局,审慎做好机场投资分析、投资收益率、还本付息、债务风险等方面的科学评估,十分有必要。否则,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此外,机场的建设除了在边境、民族地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外,是否有必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在每个中等城市都修建机场?未必如此。一个地区如果经济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没有足够的客货运量的,也无法支撑机场的日常运转,这样的机场迟早会沦为荒草丛生的“养鸡场”。另外在相邻城市过近的情况下,重复建设机场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民航票价的恶性竞争。特别是对于机场密度已超过发达国家的东部地区,确实应该冷静反思:耗费巨资兴建机场是否必要?巨额投资有无风险、投资效益如何?是否真的能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