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西沱镇在修高速公路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一块巨石里发现了15座一字排开酷似窑洞的古墓,里面有壁画、灶台、橱柜以及排水系统等,精美绝伦,同时出土了40余件珍贵文物。昨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所获悉,这些墓属于东汉至六朝年间,推测为家族墓,专家呼吁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加以保护利用。
现场:15座崖墓酷似窑洞
昨日,记者在石柱县西沱镇西山村瓦屋组一个叫“江家岩”的山顶上看到,一块数千平方米的巨石上,分布着15座崖墓,呈一字型排开,约1.5米高的墓门全部被打开,远远看去,这些墓酷似窑洞。这些墓背靠方斗山,面临牛背山,在层峦叠嶂的黛色群峰中显得格外耀眼。
记者在现场看到,附近村民在几个崖墓里养了一群鸭子和鹅,墓室的地上还残留着稻谷,几十米外就听到鸭子和鹅的叫声。钻进一个敞开着的崖墓,记者发现该墓大门的右侧刻有一个舞女,轮廓精美,线条精细,左侧刻有朱雀,墓顶呈椭圆形。在另一个崖墓里,记者发现墓壁有灶台和橱柜。
发现:修高速路揭开面纱
石柱县文管所原所长蒋屏告诉记者,2012年12月,忠万(忠县至万州)高速公路施工队拟修建石柱西沱段,按常规要对沿线的文物进行勘探调查,后来市文物考古所在对工程区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发现了那块巨石上分布着15座崖墓。
据介绍,最开始他们只发现了14个崖墓,后来有人发现泥土在漏,怀疑泥土下层有洞,工作人员挖开一尺厚的泥土后,令人吃惊的一个古墓出现了,原来泥土下面隐藏着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墓,墓前有一条约10米长的沟,墓室精美绝伦。
发掘:共出土40余件文物
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朱寒冷介绍,今年6月中下旬,他们对西沱的这15座崖墓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发掘。他们发现,其中12座墓早已被盗,只在其中的3座墓里清理出土了40余件随葬品,主要为瓷器和陶器,目前正在进一步修复和整理这些文物。
朱寒冷表示,从这些墓的丧葬习俗来看,里面的灶台和橱柜等是主人生前生活的复原,这符合东汉人“人死如生”的生死观念。此外,现场出土文物的图案能清晰地看到东汉人生活的影子,比如有背小孩的陶俑等,是当时社会生活实际的反映。
不过,朱寒冰称,他们从11号墓中发掘的文物显示是六朝年间的,“综合来看,这些墓属于东汉至六朝年间,横跨了100多年的历史”。
呼吁:打造成景点进行保护
石柱县文管所原所长蒋屏告诉记者,这15座崖墓旁边曾有一条巴盐古道,它从西沱镇通往湖北恩施,说明早在东汉年间,西沱镇一带的经济文化就比较繁荣,“这些崖墓见证了2000多年前西沱镇经济的变化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蒋屏称,从研究价值来看,通过这些崖墓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东汉至六朝时人们的生活、审美以及生死观等。他认为,这是石柱县乃至我市崖墓考古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汉代至六朝时期重庆的丧葬习俗及陶瓷制作工艺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对15座崖墓加以保护利用,“首先,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可以向左或向右调整一下,其次,划出一个古墓保护范围,将它打造成旅游点”。
西沱镇沿江社区党支部书记谭红建称,大家一致希望相关部门能对这些古墓保护利用,将它与西沱古镇一道打造成旅游景点。
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朱寒冰介绍,目前这15座崖墓已纳入了石柱县的文物保护点,但它还不是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分区县级、省级(直辖市)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等三级”。
朱寒冰表示,如果这批崖墓要申报区县级,需要由石柱县文物部门提供相应的材料,交石柱县政府进行审核,通过后由该县政府进行公布,省级(直辖市)的申报程序与此一样。
释疑
为何墓室有“天窗”?
墓主生前状况如何?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3个墓室并排在一起,中间的那座墓室顶上有一个约1米多深的“天窗”,这3个墓室中间有洞相通。这是为什么呢?
石柱县文管所原所长蒋屏解读称,这个3室并列的墓不是合葬墓,里面共葬有3人,中间墓室的主人可能是辈份或地位较高,“天窗”应是建墓时修建的,因为它符合东汉人死后灵魂升天的观念。同时,他表示,三个墓互通,符合东汉时“人死后还可以互相往来”的说法,“如果我的解释合理的话,它应该是我市首次发现”。
然而,朱寒冰则推测那个“天窗”是后来的人打的。究竟情况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那墓主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呢?对此,蒋屏和朱寒冰认为,研究的结果显示,东汉墓分砖室墓、崖墓和土坑墓,砖室墓主要分布在长江边上,它与崖墓都属于东汉时期比较富裕的人家修建的墓,这15座崖墓分布在一条线和一个水平面上,布局规则,间距适中,“极有可能是一个家族墓”。
必全绿化
2013-07-29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
(0)
【编辑】必全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