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绿化试点仅200个 武汉楼房何时撑起大绿伞
楚天都市报3月18日报道 站在黄鹤楼上远眺,远处13栋房屋的屋顶上,种满了大片的桂花树、铁树,绿油油的草坪内,点缀着角亭、回廊、花架,煞是好看。
今年,武汉市78处屋顶将披上绿装。武昌区作为首个试点区域,对黄鹤楼视线范围内36栋房屋分批绿化,先行试验的13栋已经完工。令人遗憾的是,该市多达数亿平方米的屋顶上,仅有200多个绿化点,相比北京、成都等城市“动辄几千个”的大数目,反差明显。
在今年的武汉市绿化蓝图中,屋顶绿化被称作“历史性提速,由辅项变主项”。眼下,试点建筑的屋顶绿化状况如何?能否得到市民的认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首个试点的武昌区进行了调查。
1 “空中花园”的安全无忧
在屋顶上种树养花,会不会造成房屋渗水?会不会太重把楼房压坏?此前,安全问题让很多市民顾虑重重,让屋顶绿化步履维艰。
站在司门口时尚广场的楼顶上,这里有草有树,还架起三座凉亭供人休闲。武昌区园林局王建红说,屋顶绿化工程由园林部门向社会招标,目前武汉市具备资质的绿化企业有上百家,技术也十分成熟。
王建红介绍,除了坡顶屋面和年代过于久远的老楼,目前武汉市框架、砖混结构的房屋,均可在屋顶加防水层后绿化。相比普通楼顶2——3毫米的防水层,屋顶绿化要求双层防水,防水期翻了一番,达到10年之久。防水层上铺设排水板,排水板就像紧密排列的水杯,水满则溢,平时则蓄水保湿。“排水板上的基质层最有讲究。”王建红说,1立方米用于地面绿化的土壤至少重1600公斤,吸水后更是达到2000公斤。屋顶绿化采用营养土、珍珠岩、锯末等配比成的轻质土壤,1立方土壤仅重780公斤,对屋顶承重基本没有影响。
考虑到楼顶风大、阳光足,时尚广场屋顶栽种的20多种植物,都是耐旱、防风、喜阳光的低矮乔木和灌木,容易养护管理。如地面铺设的佛甲草,不需要太多打理,每年只需浇两三次水。
记者探访另外12栋试点建筑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屋顶以廊架为主,往往种植绿色植物,形成有层次的绿色屋顶;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屋顶则用简易的佛甲草配合局部廊架,形成屋顶绿色覆盖。
2 “谁来买单”是最大问题
攻克技术难关后,“谁出钱”是困扰武汉屋顶绿化的最大瓶颈。建设费、后期养护费无人买单,让屋顶绿化一度停滞不前。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相关人士称,前年,为鼓励建设楼顶花园,武汉曾经试点对建设单位给予20%的补贴。这项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在激发社会单位建空中花园后,没有全面推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
如今,武昌区试点的36栋房屋,以机关事业单位、居民楼、个人私房为主,屋顶绿化的建设费用全部由政府出钱买单。相关人士透露,此次投资预计接近1千万。
至于后期的养护费用,武昌区园林局副局长彭汉鑫说,正在探索“以奖带补”的模式。机关事业单位的房屋产权关系单一,义务植树节倡导“以资代劳”,即每人每年缴纳12元义务绿化费。养护屋顶绿化,单位可以免缴义务绿化费。
中华路几栋居民楼楼顶,葡萄树、桔树等果树品种,抢着被市民认养。彭汉鑫说,想想收获季节,认养市民收获果实时多有成就感。今年年底,武昌区将评比“优秀屋顶花园”,奖励养护活儿做得出色的市民。
而在黄鹤楼街房管所旁的一栋私房楼顶,业主告诉记者,园林部门建成这180平方米的绿地后,每年还补贴100多元的水费。王建红说,一平方米绿地一年人工维护成本为10元,业主出力,园林部门不能让业主在水费上“吃亏”。
3 屋顶绿化缺少激励机制
政府如此大手笔投入绿化资金,改造“空中沙漠”,在武汉屋顶绿化史上实属罕见。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政府的良苦用心是,希望通过试点的示范作用,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屋顶绿化的实惠,再让社会单位出钱。
在3月10日召开的武汉市绿委工作会议中,“屋顶绿化坚持社会参与为主,政府扶持为辅”这一原则,被多次强调。园林部门相关人士证实,政府对武昌区的资金支持可能只持续到明年。今年其他42处屋顶绿化,对有实力的单位,园林部门力求说服单位买单。“谁受益谁出钱谁管理,大家比较容易接受”。
记者连线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该专家称,在成都,政府出台了法律、规章和政策为屋顶绿化“撑腰”。反观武汉,这些基本上是空白。
2001年底,《成都市建设项目公共空间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出炉:建筑层数低于12层、高度低于40米的高层和多层非坡顶建筑,均要求作屋顶绿化设计,绿化面积不得小于屋面的50%。违者,政府不予办理验收和产权手续。“有政策,一切都好办”,武汉园林部门对这样的政策相当羡慕。
武汉新建小区屋顶绿化仅按25%计算绿地面积,开发商缺乏积极性。以新楼盘为例,有屋顶绿化的小区不足总量的十分之一。成都的做法是:新楼盘让开发商出钱,但不是白出,开发商在屋顶绿化1平方米,可抵减地面绿化1平方米,开发商绝对划得来。现在,成都新楼盘九成以上有屋顶绿化。
园林部门直言,屋顶绿化关乎规划、房产、园林等多个部门。仅以摸清武汉市建筑的年代及载荷能力为例,武汉市园林局就束手无策——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能力普查此事,而有能力普查此事的部门,却没有义务开展此项调查。
武汉市园林局原局长詹林如今仍在四处呼吁:武汉市应尽快建立多个部门共同主导的权威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把“屋顶绿化”列入“两型”社会试点的重要内容。
链接:屋顶绿化到底好在哪?
园林部门列举环保专家测算的数据显示:被撑了绿伞的屋顶,夏天可降低室温2℃-5℃。在人口密集区,新增50平方米的绿化,对人的效应远比远郊新增1000平方米绿化带来的效应还大。如果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硫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有望消失。
在寸土寸金的武汉中心城区,绿化、养护,连同拆迁费等成本一起计算,一平方米绿地绿化成本高达数万元。而屋顶绿化每平方米成本200元至500元,仅为其1/20-1/50。
武汉屋顶绿化发展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武汉市初现“屋顶绿化”雏形。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工厂、院校等,在宿舍楼上植爬墙虎,喇叭花等攀援植物,引来不少市民效仿。
1998年武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屋顶绿化开始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2006年4月,武汉园林相关会议宣布,用5年时间,奠定武汉生态园林城市基础,立体绿化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当年市绿委办计划,武汉市每年至少新增29座屋顶花园。由于种种原因,武汉市屋顶绿化未成气候。
2008年,武汉再度掀起“楼顶绿化”的高潮——当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政府投入2760万元启动屋顶绿化,据称可绿化屋顶9万平方米左右。但由于缺乏统一的鼓励措施和指导性的实施办法,让武汉市楼顶绿化仍然停留在“倡导”层面。
来源:楚天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