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广东  种子  银杏  山东  绿茵  北京  法桐  造林 

三峡工程设计终审意见核定人张光斗逝世

   日期:2014-12-31     浏览:30    评论:0    
必全绿化 2013-06-24 来源:长江网 作者: (0)

  我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光斗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我的童年梦想,就是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不再受人欺负,选择水利专业,是认为它可以为民造福。”

  “为什么要回国?因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张光斗

  巧施“掉包计”保存水电资料

  张光斗1912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个贫寒家庭。1924年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经上海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工程。1934年秋天张光斗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

  到美国后,他先后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了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七七事变”给了张光斗极大的震动,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参加抗日。他说:“国将不国,我心何安。”

  在华工作的美国水电工程师力邀张光斗赴美工作。然而他回答:“我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养育了我,我有责任建设祖国,为人民效力。”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曾多次下令,让张光斗把自己多年参与查勘、积累的水电资料送往台湾,可他就是不肯。张光斗巧施“掉包计”,将假资料交了出去,20大箱真资料藏到地下保存。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这些资料全部捐赠出来,成为国家“一五”期间水电建设的重要依据。

  建立国内最早水工结构实验室

  在新中国规模空前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张光斗渊博的学识和高深的造诣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张光斗就意识到水利理论教学的贫乏,他钻研、摸索了一套教学大纲,率先在我国开设了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教材,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开创了水工结构模型实验。

  上世纪60年代,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搜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实践经验,编写了《水工建筑物》一书,然而未及出版,“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辛辛苦苦写就的几百万字的书稿在混乱中散失。

  多年之后,年老的他每日伏案,重著此书,相继于1992、1994、1999年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门水工建筑物》共3部学术巨著。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密云水库告急。为了抢险加固,北京市委急召在外地的张光斗火速回京。张光斗连夜赶到密云水库工地。当时张光斗还处于受审查、受批判的逆境中,他被告知:“这次加固工程的设计你要负责,但不准在图纸上签字。”

  在蒙受如此不公正待遇的恶劣环境中,他每天奔波在大坝工地,爬上爬下检查施工质量,对设计图纸一张一张地仔细审查,提出意见后交给“负责人”签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为人民工作的,不是为哪一个人工作,让我签字也好,不让我签字也好,总之我要对人民负责。”

  耄耋之年亲赴三峡工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张光斗是60多年来三峡工程规划、设计、研究、论证、争论,直至开工建设这一全过程的见证人和主要技术把关者。

  1980年夏,正在葛洲坝工地审查设计的张光斗痛失爱子。就在儿子追悼会结束后,近70岁的张先生承受巨大的压力花了近两天的时间写出了一份上万字的《葛洲坝工程设计审查意见书》。

  1993年5月,张光斗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聘任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核心专家组的组长,主持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他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终审查意见。

  三峡工程开工后,张光斗担任国务院三峡建委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副组长,他每年至少两次来到三峡工地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与咨询。2000年末,耄耋之年的张光斗又一次来到三峡工地,他为考察导流底孔的表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硬是从基坑攀着脚手架爬到56米高的底孔位置,眼睛看不清,他就用手去摸孔壁。之后张光斗在质量检验总结会上极力坚持修补导流底孔,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场的人们望着脚穿套鞋、头戴安全帽的老人瘦弱的身影,一个个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老骥伏枥 弟子五千

  非常重视教学工作的张光斗,在讲授专业课时十分注意理论的严谨与概念的正确,并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他执教50余载,学生逾5000人,许多人已成为国家水电事业的栋梁之才。

  晚年的张光斗也闲不住。85岁时他开始学习用电脑打字,56万字的自传书稿《我的人生之路》就是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自己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他每天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密切关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展情况和水利水电学科的研究发展。遇到他认为不对的事,马上就会给有关部门打电话或者写信,提出建议。如果问题特别重大,他会搜集大量资料,拿出充分论据。

  张光斗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功勋卓著。但2000年蓝旗营的院士楼建成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他说我的住房条件很好,新房还是让给年轻的院士吧。2000年以来,他在国内国外屡屡获得大奖,并被人们称赞为“当代李冰”。对这些荣誉,老人看得很淡。他说:“我感到很惭愧,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情,感到受之于人民多,为人民工作得少。”

  2006年张光斗还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支持有关科技教育活动,奖励在水利水电科技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人员。

  技术指导葛洲坝 丹江口 三峡工程

  张光斗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科研和工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

  他主持设计了密云水库、渔子溪水电站等工程,为黄河和长江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葛洲坝、丹江口、三门峡、小浪底、二滩、三峡、龙滩等多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编写了《水工建筑物》等学术著作,参与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90岁高龄还亲赴三峡工程工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

  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大河和许多水电建设工地,对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当代李冰”。

  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光华科技成就奖、水利事业功勋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哈兹国际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荣誉和奖励。

  李冰: 战国水利家 修建都江堰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师已去 风范长存

  张光斗1912年5月1日生,江苏常熟人。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秋,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被聘为墨西哥国家工程科学院国外院士。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兼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水利学报》主编,《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副主编等职。

  1937年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工作。

  1949年10月起在清华大学任教,历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副主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

【编辑】必全绿化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