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6月24日消息:北临长江,南接庐山,东濒鄱阳湖,江西九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种子和种苗在业内颇负盛名的传统苗乡,近年来的发展却显得迟缓。近日,借江西省花木产业协会互动走访交流活动开展之机,记者走进九江的苗圃,发现这里的花木产业正走上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
淘金路上的“摆渡者”
在淘金路上摆渡的故事很多人并不陌生。一位淘金者放弃了淘金,选择摆渡运送这些淘金者通过一条阻挡淘金之路的大河。一年后,摆渡者成了富翁,而那些淘金者大多空手而归。
在很多江西人的印象中,多年前的九江人就是这样一群聪明的“摆渡者”。那时绿化观赏苗木刚刚兴起,小苗市场十分火爆,当很多人都争相抢购小苗的时候,九江人却看准了生产小苗用的种子,广泛搜罗,淘得“真金”,九江也成了当时全国重要的种子“集散地”。
“种子种苗生意养活了一大批人。”九江市林木种苗和林场管理局副局长黄文杰表示,九江的种子有两大特点,一是起步早,二是品种全。据了解,九江县马回岭镇苗农素有采种育苗习惯及优良技术,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镇的种子就销往全国各地,当地也形成了农户自产自销的产业链,家家采种子,家家卖种子。 头脑灵活、敢闯敢干的九江人淘得了花木行业的“第一桶金”。然而,之后的发展并非坦途,也许是九江人过于“精干”的性格,使得九江花木业并没有沿着预期的轨道发展,而是走了不少弯路。槭树科的种子有翅膀,针叶植物种子颜色、大小相似,木兰科植物种子都是黑色、形状也差不多,种子的成熟与否也难以肉眼辨认———在大多数买家对不同品种的种子难以辨识的情况下,一些经营者在种子经营过程中以次充好、以贱充贵的现象屡屡发生。很长一段时间内,九江的“诚信”问题颇受业内诟病。
重拾“信任”
九江县从事种子经营20多年的陈建华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少数人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导致九江的种子声誉受损,也给他们的经营带来了极大困难。“在那种情况下,客户不信任你了怎么办?”陈建华并不气馁,一位辽宁的客户要买种子,又担心受骗,他不远千里,亲自送了过去,最终以价格低、品质好、诚信度高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近年来,他的种子销售量连年递增,以一年200吨至300吨的成绩成为当地毫无争议的“种子大王”。
“通过欺骗也许可以一次获利,但要想把生意持续做下去,发展产业,必须有诚信经营的意识。”九江花木协会副会长朱其斌表示,如今九江已涌现出不少经营大户,这些大户诚实守信,在业内口碑良好,为当地业内人士树立了榜样。 在这次九江开展的花木产业互动走访活动中,由九江市鑫森林业专业合作社等6家花木企业带头发起的“诚信互保”,令很多业内人士耳目一新。这6家企业中有的做种子经营,有的从事林产品综合开发,有的开展苗木配送,他们承诺互为诚信担保,如有一家出现不诚信行为,其余几家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虽然这一‘诚信互保’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的确表达了当前九江花木经营者的决心。”江西国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德安基地负责人钱卫民表示。据了解,该公司是江苏阳光集团在德安县建立的苗木基地,苗木种植面积1.3万亩。“通过近7年在九江的经营,作为一个外乡人,我觉得九江在经营诚信度上已经做得比较好了。”钱卫民说。
转型迫在眉睫 九江地区有多个传统苗乡,走进庐山区赛阳镇金桥村,种植了香樟、红枫、杨梅、玉兰等三五亩到十来亩的苗圃随处可见。据当地种植大户徐高生介绍,全村520户村民中有515户种植花卉苗木,去年村人均收入大约在2万元,其中90%以上来自花木。然而,这些苗圃不仅规模小,种植也杂乱无章,苗木同质化严重,根本谈不上精品化。 “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九江庐山区赛阳镇金桥兴隆苗圃场蔡国龙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当地花木产业的现状。看似规模大、品种多,但实际上能广泛应用于园林工程的却十分少。缺乏产业引导,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小而杂的产业结构,特点不明显、种植结构落后、经营观念保守制约了近年来九江花木业的发展。
在互访交流活动中,业内人士纷纷为九江的产业发展“支招”。江西卓茵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基地生产经理卢高扬表示,九江种子资源丰富,小苗生产技术成熟,当地大多数小型苗圃可改变发展思路,摒弃从小苗到大树“一条龙”的生产模式,走种苗生产专业化之路,将自身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江西花木产业协会秘书长万承永认为,大力发展中小苗,育苗农户采取订单式生产模式,与大企业合作互助,推进信息共享,才能解决当前九江产业发展之困。
认清差距,调整思路,才能赶上发展的步伐,九江的花木经营者们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星子县中堂山庄、共青城华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在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上已经开始大胆尝试,一批适销对路的苗木正逐步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