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6月21日消息: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戴丽高级工程师等共同完成的“昆明地区花卉生产对水环境影响的调查试验研究”,自2008年开始历经5年,证实无循环利用模式生产花卉对地表水环境的不良影响较大,而农田地表径流全循环利用模式对外环境可实现零排放。
项目从“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两方面入手,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创新,为日后昆明地区乃至云南省花卉生产设施的改进升级和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在理论上提供依据,也为促进云南省花卉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昆明地区花卉园艺种植总面积超过15.5万亩,主要种植月季、康乃馨、百合和非洲菊,种植花卉面积最大的区域分布在晋宁县境内,达4万余亩。据对晋宁县2009年度花卉田间施肥量的实地调查资料,氮肥73.30公斤/亩、磷肥44.67公斤/亩、钾肥30.83公斤/亩,三者总和148.8公斤/亩,此值已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农田化肥安全施用上限15公斤/亩,为上限值的9.9倍,如此大量的化肥长期投入花卉农田,对当地地表水环境必然会产生污染。
据项目负责人戴丽介绍,当前有3种水循环利用模式:无循环利用模式、部分循环利用模式、农田地表径流全循环利用模式。试验小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无循环利用模式向外排放总氮594.46克/亩·年、总磷87.32克/亩·年、氨氮56.19克/亩·年、化学需氧量3514.25克/亩·年;部分循环利用模式向外排放总氮8.53克/亩·年、总磷0.268克/亩·年、氨氮0.79克/亩·年、化学需氧量41.86克/亩·年;全循环利用模式不向外排放污染物。通过以上研究数据,推算昆明地区花卉生产农田地表径流水中总氮平均含量为6.88毫克/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值3.4倍,化学需氧量平均含量为41.75毫克/升,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值。
戴丽指出,当地花卉生产对地表径流水体污染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是总氮和化学需氧量,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排放到外部水环境中。
据戴丽介绍:晋宁县花农和花企施肥量相差很大,花农氮、磷肥平均施肥量分别是花企平均施肥量的4.5倍和2.2倍。当前大部分花农施肥方式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使大量的氮素、磷素随灌溉和雨水进入外部水环境,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而大多数花企是根据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和施肥经验综合起来进行施肥,施肥量较少且相对规范、合理,对水土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很多花企采用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将肥料(可溶性)溶入水中用滴灌方式施用,同时水肥可通过储水装置多次回收再利用,因水肥的重复利用,不但可以减少施肥量,还可以减少农田废水的外排,降低其对外部水环境的污染。”
在农药施用方面,昆明地区一些花农防治病虫害主要采用单一的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而拥有较好设施的花农、花企和取得MPS认证的花企则多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减少,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效益,而且对当地水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
项目组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花卉生产应减少全循环利用模式以及部分循环利用生产模式,在湖泊流域或其他地表水发育地区的生产规模,大力发展以全循环利用模式为主的花卉生产模式,以协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