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必全绿化6月14日消息: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一本打开着的历史教科书,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座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1万多年前的浦江上山遗址、9000多年前的嵊州小黄山遗址、7000多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等充分说明了会稽山地区原始先民创造的古代农耕文明;会稽山腹地留存的一大批树龄高达千年的古香榧群及所蕴含的丰富的农耕文化亦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今年5月29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
香榧的主要产区,古香榧树的集中分布地。会稽山区是我国香榧的集中分布区域,其数量和产量均占全国的80%以上。目前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同时,拥有较为完整的香榧种群资源,有细榧、獠牙榧、茄榧、大圆榧、中圆榧、小圆榧、米榧、羊角榧、长榧、转筋榧、木榧、花生榧、核桃榧、和尚头榧、尼姑榧等十几个品种。
悠久的栽培嫁接历史,奇特的生长发育习性。古香榧群中的古树基部大多有明显嫁接痕迹,是中国古代果树大规模嫁接技术应用难得的例证,是罕见的古代良种选育与嫁接技术的“活化石”。香榧树是一种雌雄异株的神秘果树,一般每年三四月份发芽抽梢,第二年4月中下旬幼果开始膨大进入速生期,9月初果皮转淡黄成熟。从开花到果子成熟要近两年时间,香榧寿命长、生长慢、结实期晚、盛果期长,有“三十年开花,四十年结果,一人种榧,十代受益”之说,持续结实能力可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独特的山区土地利用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当地榧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把野生榧树培育成香榧,并围绕香榧树建筑鱼鳞坑,开辟梯田,榧林下间作茶叶、杂粮、蔬菜、牧草等作物,构成了“香榧树-梯田(鱼鳞坑)-林下作物”的复合农林系统。古香榧群在生物多样性维持、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气候调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显著的多功能特征,巨大的经济价值。香榧是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属红豆杉科,第三纪孑遗植物,其历史价值明显。此外,还集果用、药用、油用、观赏、环保、材用等众多功能于一身。被冠以“长寿树”“千年圣果”美誉的香榧还是当地榧农的“摇钱树”,位于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和绍兴县稽东镇占岙村的两株古香榧树,每株年产值在2万元以上。另外,香榧森林公园的建设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榧农的收入。
优美的植被景观,浓郁的香榧文化。香榧雌雄分株,雄树挺拔直上,雌树千姿百态,古树树冠巨大,枝繁叶茂,蔚为壮观。一棵棵古香榧树构成了一幅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与古村落、小溪、山岚等自然风光一起,构成了会稽山古香榧群独特的景观。当地榧农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种植、嫁接、采摘、加工传统技术,传统的枫桥香榧采制技艺已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香榧已成为当地一种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成为古今众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千百年来,会稽山人在文化、饮食、医药、婚嫁、风水等众多方面都与香榧结下了不解之缘,香榧所特有的“长寿、美满、团圆”的象征意义已融入社会文化之中,有专家因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把香榧誉为是继人参、葫芦之后的第三个“中华人文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