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6月8日消息:近些年,兴建“生态城市”的概念日渐兴起,但各地珍贵的城市湿地却在萎缩。在这种矛盾情况出现的背景下,湿地专家们呼吁,和谐性才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你的城市有天然植被区吗?有多少种天然植物?生物种类要多样、天然,这是当今国际上考察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湿地应该成为“活生态”,而不是“死景观”,应更注重它内在生物的多样性,而不是简单的“外观美”。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同呼吸 共奋斗”,倡导每一个公民都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在上个月,第四届台湾湿地生态系研讨会及两岸湿地学会合作会议在台湾台中市举行,本报特派记者与泉州湿地学会的专家一起见证这场湿地保护的“头脑风暴”。
“严格保护下的红树林正面临显著退化,红树林应对海平面上升和全球变化的能力大大下降”、“如果沿海城市失去湿地的缓冲,将难以抵挡来自海上的灾难”……一份份调查报告铺陈出湿地生态现状的严酷,引发对湿地未来的密集式思考。
海峡两岸的众多湿地专家聚集在研讨会上,展开探讨与激辩。研讨会分为五个主题进行:一、湿地法推动与湿地冲击舒缓程序;二、重要湿地回避与补偿策略;三、河口生态与湿地经营管理研究;四、湿地生态系统之经营管理与价值评估;五、人工湿地之生态服务功能。整场研讨会总共有多达30场的专题演讲。
台湾云林虎尾农博园提出的“近自然模式”构筑人工湿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专家们以大量实践活动为依据来阐述的湿地保育和湿地生态补偿的策略,同样获得了肯定与重视。
专家们普遍认为,湿地的“明智使用”迫在眉睫,应进行立法规范,避免因无序开发湿地而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冲击。
研讨会后,泉州市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博士和台湾湿地学会理事长郭一羽教授签署了合作发展备忘录,两学会正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通过交流互访,加强泉台湿地保护的合作,共同培养湿地保护的志愿者,提升公众的湿地保护和参与意识。通过湿地项目合作与研究,促进泉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