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广东  种子  银杏  山东  绿茵  北京  法桐  造林 

翁伯琦:推动福建农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

   日期:2014-12-31     浏览:24    评论:0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 翁伯琦  日期: 2013-6-3 14:21:15

必全绿化6月3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正在兴起的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十二五”时期是福建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以绿色转型为特征的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突破,将为福建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显然,基于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必须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三大产业转型。农业绿色转型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方面,是构建三大绿色产业体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全球经济优化转型和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如何在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中实现结构优化与增量提质,这不仅需要深刻思考,同时更要统筹协调,积极作为,以求实创新精神,不断奋力探索,创新路、立新功。推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就是要促进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运行,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构建有利于绿色发展转型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政策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及其功能,为福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福建作出贡献。

就理论层面而言,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是基于绿色经济理念,以低碳、循环和环境友好为主要特征,着力发展与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相对应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就实践意义认识而言,福建现代农业发展仍然面临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废弃物利用率较低、生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和生态足迹趋紧等系列客观问题。有鉴于此,大力推动农业发展的绿色转型,是我省农村经济优化结构的必然趋势,也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不仅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任,而且还是维护生态安全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农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创立切合国情的产业优化与转型升级模式,在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结合中得到统一,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取得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倍增效益。实现福建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是个重要命题,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

加强监测 科学评估

不言而喻,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监测与评估,对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从表面看,福建森林覆盖率高,达63.1%,水和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整体尚优。但是全省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为866.3kg/hm2,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农药平均用量高达39.9kg/hm2,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及“三废”的排放,致使部分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2253.7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0.01%,综合治理难度较大,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同时,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突出,农业资源不足,农业生产结构欠优,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也制约着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建立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体系,以经济建模、数理分析来优化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农业生产系统、生活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为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优化模式 壮大产业

农业绿色发展必然要求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将环境与生态目标融合到现代农业之中,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近年来,我省各地创立了富有明显特色和具有良好效益的典型模式,如区域模式、企业模式、园区模式、乡村模式以及相关配套技术。南平山区生态果茶园工程建设与流域开发模式,漳平创业园区的规模集成开发与持续利用模式,圣农集团的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与综合开发模式,福清星源公司的立体生态农业种植与农牧结合模式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许多模式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在农业生产主产区推广,具有较好实用价值与推广前景。深入探索和总结我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有益经验,借鉴后现代农业的理论方法与先进技术,构建并推广适宜可行的有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省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农业绿色产业,无疑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色创新 科技支撑

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一个关键环节。农业科技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绿色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提高产量与增加产值,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品质和保障安全。要实施“绿色创新”战略,构建农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着力于整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方面科技资源,突出规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科研单位科技创新主力优势,探索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的有效方式,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的创新驱动,为农村绿色经济发展与产业优化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快成果转化,探索高新技术商业化集成开发的运作模式,破解经济与技术脱节的难题。

政策引导 创新机制

推动福建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建立有利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用系统和协同的方法,从法律、规划、政策、管理层面与多元投入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如可建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恢复生态植被的生态补偿性机制。按照“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技术”的原则,选择一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新技术,采取对生产者直接补贴与间接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关键环节和直补节点,完善补贴标准,鼓励生产者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积极采用高效农业技术,完成技改任务。尤其注重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引进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从而做好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减法”,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以及区域生态经济与优势特色产业的“乘法”。

探索路径 积极推动

从内涵上认识,绿色经济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主要内容,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方式集约的一种经济形态。就生产实践而言,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现代农业是富有活力的开发模式,集中体现了高产优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充分利用、讲求环境友好、注重协调发展的特点,其核心就是实现产业与环境共赢的目标。要实施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

强化培训,夯实基础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绿色农业,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农民主体地位的新要求。要使更多农民共享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广泛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具备提升产业需要的能力,掌握推进经营方式转变的本领。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美丽绿色乡村,必须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训。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培育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后劲,加快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步伐,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进程。

翁伯琦:福建省农科院研究员

【编辑】必全绿化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