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5月17日消息:春末夏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来到位于宣化区下八里的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
他,年仅50岁,但已在森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却从未间断过工作;他,在森防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但从未停止过学习。他就是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姚圣忠,我市森防行业的“领军人物”。
在天敌繁育生产车间,工人们身着白大褂,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白蛾周氏啮小蜂和管氏肿腿蜂的繁育生产;在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认真观察天敌的寄生和发育情况;在标本室,数百种昆虫和植物标本整齐地陈列在展示架上,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自然博物馆”。市林业局有关领导介绍,防控中心的建立,森防站站长姚圣忠倾注了大量心血。
小山村走出的林业博士
姚圣忠出生于宣化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柏林寺村。村子坐落在山脚下,山上树木成荫,山下果园飘香。打小起他就怀揣着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当一个林业科学家,让自己的家乡变得更美。
1981年,为了这个梦想,姚圣忠毫不犹豫地在大学报考志愿书上填上了林业专业。从此,他便与林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姚圣忠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了市林业工作站,开始了他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生涯。
2003年,姚圣忠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硕士毕业后,又考取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2010年,晋升为正高级林业工程师,成为一位林业专家。
爱岗敬业换来森林健康
姚圣忠常说,要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得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熟知姚圣忠的人都知道,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两种世界疑难杂症,严重时行走都十分困难,但他经常拄着拐杖深入林间进行调查,指导防治生产。在他的指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有效地控制了灾害的发生。
2006年8月,沽源县落叶松林地发生了一种叫白肾灰夜蛾的虫害,按照惯例,应当立即进行喷药防治。但姚圣忠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个别虫子已经感染了病毒。根据他的经验,认为这种情况下无需喷药,虫子会自然死亡。不久,虫子就开始大量死亡,既节约了防治资金,又没有对森林造成大的危害,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这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2008年9月,姚圣忠带领技术人员到涿鹿县进行红脂大小蠹调查时,发现有9棵松树被红脂大小蠹危害,立即组织了防治。与此同时,他及时通知其他县区对油松林进行全面调查。经过调查,其他林区均未发现红脂大小蠹发生。由此可见,红脂大小蠹刚传入我市就被发现,并得到有效遏制,避免了疫情进一步扩散。
2009年8月,姚圣忠带领市森防人员会同北京市林保站、延庆县林保站森防技术人员进行美国白蛾联合调查时,在怀来县与北京延庆县交界处的杏树园中,发现有1株杏树被美国白蛾危害,立即封锁了现场,并对其进行了有效除治,再次避免了疫情扩散。
科学谋划夯实森防基础
在姚圣忠积极谋划、努力争取下,《河北省张家口天敌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和《冀西北京津风沙源区生态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先后于2008、2009年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批复实施。如今,建成了一个集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森防基地。
基地包括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和天敌繁育中心两个部分。防控中心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下设监测预警中心、检疫检验中心、防治服务中心,并建立了高标准的昆虫实验室、病理实验室、标本馆和药剂药械库,具体负责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作业、检疫除害处理、科研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天敌繁育中心建有1000多方平米天敌繁育车间和冷库,年生产各类天敌能力达到了150多亿头,不仅可以满足河北省的生物防治需求,还可支援其他省市。
■入选理由
有付出就有回报。2003年以来,姚圣忠先后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中国森林病虫》、《干旱区研究》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在《河北林业科技》等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参编有关林果、园林等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图书6部;获得科研成果4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2008年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被市委和市政府给予记三等功奖励。
■记者感言
姚圣忠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病虫害防治专家,靠的是对森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靠的是扑下身子、扎根基层的工作作风,靠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务实精神。在他的带领下,我市有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森防队伍,使得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率和成灾率每年保持在全省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