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京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阶段,要求城乡规划以更高的眼界、站位和水准来完成自身的重构与工作转型,从大开大阖转向精雕细琢,兼顾规划在宏观层面的引领和设计在微观层面的控制引导,以精致规划、精品设计来顺应并引导城市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伴随这一变化,城市设计这一规划上的专业术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名词,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和公众的视野。
在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完善城市的空间形态、塑造城市的风貌特色、创造宜人的活动空间、提高城市的综合运行效率等诸多方面,今天的城市设计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地位和作用?我们不妨就从这个简单的规划术语谈起。
城市设计的概念:以城市空间塑造为对象和舞台
顾名思义,城市设计是以城镇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和空间环境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应城市而生,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我国不少历史悠久的古都堪称这方面的范例,诸如建筑、街道、广场、影壁、牌坊、寺塔、亭台等,在空间布局、视线对景、体型比例等方面都经过精心设计,构成各具特色的空间环境。
然而,城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逐渐为世人所认知,其理论和方法也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逐步臻于完善。城市设计的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不少知名学者也给予了不同解释。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总体而言,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比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诸如城市空间结构、特色分区、综合交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城市中心区的布局等,均涉及到城市设计的内容。住建部于2006年颁发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指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江苏省住建厅拟定的《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则对城市设计进行了更详细的阐释,“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空间组织与优化为目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通俗地说,城市设计就是规划工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风貌、地区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建筑功能和形态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实现最优化,为市民塑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和谐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和城市规划相比,城市设计更直观,更具体。它是依据城市规划,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进行的三维设计。和建筑设计相比,城市设计更综合,它可以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解决单体建筑设计解决不了的城市功能和景观问题。
面对复杂和多样的现代城市,今天的城市设计站在历史和未来错综的交叉点上,其内涵和外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规划、建筑、景观等狭义层面和物质空间,也逐渐扩展到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城市功能、产业经济、历史人文、环境风貌、社会发展等关系日趋绵密复杂。
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活力,彰显城市历史和特色,提高全体市民幸福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城市设计,并以城市设计为有效的载体,统筹和落实城市、片区和特色地段的产业、功能、景观、格局和建筑。
这也意味着,为适应社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新模式,南京今后的城市设计工作思路必须实现“五位一体”,即城市设计成果应当包含城市功能的发展策划、规划设计、空间形态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和环境景观设计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要着重加强对城市功能发展策划的研究,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塑造优美的空间形态,改善和优化地区交通组织,注重人的体验,营造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并推动南京城市规划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迈上新台阶。
当代城市设计的动向:理念、尺度和新思维
当代城市设计精品,在我国暂时还不像欧美城市那样随处可见。这和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城市建造模式、公共空间管理机制,甚至社会意识等有密切关系,当然也和我们的城市设计思路有关。在太多的城市设计里面,内容多是对建筑形体、构筑物设施、绿化以及小品的直接描绘,鲜见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比例以及质感等的精心推敲,更难得看见对空间中活动的人的分析与研究。由这样的设计开始,自然就随处可见规模失当的街坊、街道上不连续的人行道、参差不齐的街墙,以及没有宜人设施的布景似的广场。
因此,城市设计首先要与城市发展策略结为一体,立足城市空间总体结构和发展重点,保障城市空间的整体秩序,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和织补城市肌理。整体协调的城市设计应当有效规避城市到处可见标志性建筑带来的混乱,这种无序的建设就像浑身披金戴银的暴发户,由于缺乏重点、各个片区的建设彼此冲突,最终腐蚀和模糊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其次,城市设计必须回归人的尺度,注重每个市民在城市空间中的体验,强调人的存在,以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等对城市的影响。这就要求城市设计融入市民,浸润文化,并规避宏伟壮观的空间意象。国内不少地方由于认为视觉形象的改善可以吸引投资,于是就一味追求大尺度的街道、繁琐装饰的街景和巨大的公共开敞空间,但值得深思的是,这些街道和空间都缺乏人的活动,市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很难找到与之交融的亲切感觉,这样的城市设计对于城市中的人,似乎就成了一个难以接近、过于昂贵的奢侈品。
第三,城市设计要注重综合性,变平面的规划为立体的设计,在全面考虑功能、景观、格局和特色的同时,在微观层面要重点关注建筑之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等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尺度、比例、质感以及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心推敲。好的城市设计就好比为钢琴调音,既需要全盘考虑,又要反复调校每个局部,每个细微处,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城市设计还要顺应和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密切关注未来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建设。这就要求城市设计更加重视土地利用的复合性,实现资源和要素的集约、集聚;在交通组织上更加重视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并提高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在展现城市特色,塑造空间意象方面,更加重视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脉,使城市空间、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强加空间特色的个性塑造,对具有城市特色的地名、习俗、植被、建筑形式和材料等进行梳理,彰显特征。此外,还要以现代绿色技术为支撑,更加重视能源节约、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面对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设计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空间。要使我们的城市空间成为引以为豪的家园,为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规划工作者还有很多方面、很多事情要做。但可以相信,只要我们以城市总体设计确定的南京空间特色和景观美学为共识,强调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并与项目实施紧密结合,未来一定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开放多元、交通便捷、空间宜人的 “山水城林”交融的美丽南京。
城市设计的四个阶段:
逐层递进,渐次细化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城市设计扮演着联系上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整体的重要角色。大到整个城市三维空间架构的制定,城市片区内外部空间的安排和协调,小到一条街道里巷的改造,一栋历史建筑物的保护更新,乃至街道指示牌、树种的选择、道路铺地,都可以包含在城市设计的范围内。大致来说,南京的城市设计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在不同尺度下逐层深入和细化。
第一个层面是对南京城市的整体设计和定位,它需要提出对城市总体格局、特色意图区、城市空间景观、建设开发高度的控制要求,还要细化对城市主要轴线、景观视廊、街道界面、重要节点的控制研究。在这方面,南京新一轮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南京市空间景观特色意图区规划》对城市空间特色已经进行了总体设计,为今后城市设计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奠定了必要条件。在一个时空交错的坐标轴上,南京是龙蟠虎踞、山水交融的绿色都会,是古今辉映、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迈向现代化人文绿都的进程中,也是一个多心组团式发展的现代都会。这就要求南京城市设计的原则,必须延续山川形胜的总体格局,彰显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培育多中心、开敞式的现代都市。
具体到空间布局上,南京城市总体设计在市域、主城、老城三个层面划定了城市的“特色意图区”,确定了以长江为轴、拥江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明城墙风光带和百里长廊(明外廓和秦淮新河)构成两个环状的开敞空间,以组团跳跃的方式在老城外建设现代化新城,并以一系列自然特色片区来彰显南京的“山水城林”特色。
城市总体设计也是关乎一座城市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空间景观的最顶层设计,是为城市量身定做的身份证明,也是以下各个层面城市设计的基础。
次一个层面的城市设计是以片区为对象,包括南京老城、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等。在这个阶段,城市设计首先要妥善处理自然山水格局、历史人文特色的关系。在注重土地混合使用,提高综合效益,深化细分功能的同时,为有效地规避城市中常见的高层建筑和城市天际线混乱、建筑密度过高、交通混乱等弊端,需要对片区内的建筑物的高度进行合理分区,建立有序的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对话,形成疏密有致,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
同时,要加强中心区、轴线和滨水地区等重要地段和特色地区的设计控制,提出初步的空间关系意向。还要全盘考虑不同功能区的空间需求和人的活动,强化交通组织,以人为尺度,明确体验城市空间的感知路径,并对两侧的用地功能、开发强度、建筑尺度、绿化环境等提出原则性的控制或引导要求。
第三个层面是上一个阶段城市设计的自然延伸,是针对特定地段开展的城市设计。需要对城市核心区、门户地区、滨水地区、主干道沿线、铁路沿线、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轴线等重点地区和特色地段,进一步放大比例尺,细化地段内的空间关系,提出规划控制和设计引导要求,以更加彰显空间特色。
世界各国在这方面都进行了较为丰富的城市设计实践,包括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成片旧街道的重建和改建,各种类型的新城、新居住区、城市广场和公共活动中心、大型交通运输枢纽、大型绿化地带等。例如,业已成为欧洲金融中心的英国伦敦金融城、澳大利亚堪培拉中心区、以“绿色翡翠”项链著称的美国波士顿查尔斯河岸,都堪称经典范例。近年来,南京也同样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河西新城中心区设计塑造了独特的CBD“绿轴”、连续步行长廊和有序的街墙,外秦淮河沿线城市设计以河道水体为主轴,两侧亲水空间为辅轴,构筑带状的绿色开放空间的整体空间风貌,连通周边城市重点风貌区段,形成层次丰富、有机整体的外秦淮河风貌带。
最底层的城市设计则依据上述三个层面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它直接面对具体的开发地块,提出详尽的城市设计导则,以指导项目设计和开发。对公众来说,这个阶段的城市设计可能最直观也最容易体认,这时候的比例尺通常已经细化到1:1000或1:500,其内容也更加林林总总,不遗巨细,包括建筑高度控制、街道界面、交通组织、开敞空间、地下空间和互通,乃至建筑体量、风格、色彩、环境设施、铺装等等。设计导则的制定使城市设计意图的最终“落地”,使城市空间和谐有序,各种物质资源达成最优化的综合效益,用人的尺度去衡量理性的物质空间,使其更富有人性和活力。
另一个方面,城市设计导则规范控制的,是基本的、共性的有序空间,与建筑设计的个性并不形成冲突,正如对位法并不会阻碍作曲家的创作。它就像一个特定的舞台,建筑设计师在其间可以尽情展现独特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