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5月6日消息:4月的长沙,一处处火热的绿色发展场景催人奋进,一股股向上生长的绿色力量动人心魄。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大潮中,长沙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绿色长沙”,在城市综合竞争力迅速提升,跻身全国“十强”、全球“十快”行列的同时,相继捧回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全国文明城市”等沉甸甸的“绿色”奖牌,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
倡导“绿色理念”
如今,在长沙县,人们对“南工北农”已是再熟悉不过。四个字,蕴含着长沙绿色发展理念的精髓。
从2009年开始,长沙县根据自然条件、生态禀赋,确定占总面积99%的北部乡镇不搞工业,主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占总面积1%的南部几个乡镇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南部、北部乡镇虽然任务不同、考核内容不同,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一样。结果,北部乡镇生态环境得到极好保护,南部乡镇流金淌银,创造了全县90%的工业产值和税收。
与“南工北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岳麓区的绿色GDP考核指标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岳麓区将绿色产业、绿色投入、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全区环境质量随之大幅提升,成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一颗闪亮的“生态明珠”。
天心文化产业园的“绿谷”、长沙高新区的“生态科技新城”,也是如此……
在区域发展理念普遍“染绿”的同时,长沙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调动全社会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热情。
长沙推出全国首个环保电视专栏——《绿色家园》,连续数年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引起广泛关注。全市中小学普遍开展生态环保知识“进课堂、进家庭”活动,涌现了小手牵大手,共同参加环保活动的动人场景;众多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织、编排各种文艺节目,常年宣传环保……
随着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理解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对购买列入国家节能减排目录的小车,给予3000元补贴;对购买节能灯给予价格一半的补贴;推出限制过度包装、居民阶梯电价等措施。
创造“绿色财富”
一条原价780万元、即将报废的生产线,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修复”,重新投入使用,达到了价值600余万元的生产线的性能。这是湖南宇环同心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创造的“奇迹”。
在浏阳制造产业基地这个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里,像这样的再制造企业已达16家,他们利用高新技术,让大量即将报废的机电产品“起死回生”,在节约大量资源的同时,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环保产业,去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这条“生财之道”,是长沙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成功范例。
长沙在发展经济时有着强烈的绿色导向:只能发展资源、能源使用最优化、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好化的绿色产业。
近几年来,长沙先后“关停并转”1000多家污染、能耗超标的企业,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发展高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建成晟通科技、蓝思科技等一批低能耗、低排放、高产出的重大项目,2012年,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实现工业税收614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7%,工业对GDP贡献率由2007年的43.1%提高到2012年的56.1%,而单位GDP能耗则较2006年下降了24.7%,为中部省会城市最低。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绿色财富”的可喜景象,在长沙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随处可见。
过去一提起长沙的第三产业,人们想到的是“酒吧一条街”、“洗脚城”,如今,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这现代服务业的“三驾马车”,拉动着长沙第三产业快速前奔,成为长沙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去年,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值2000多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一半以上。
以百里茶叶走廊、百万亩优质油茶、百万亩高效南竹、浏阳河百里花木走廊为代表的长沙特色农业经济带,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2012年,仅茶叶、油茶、南竹、花卉苗木四大产业就为农民增收30亿元以上。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无烟工业”,为广大农民栽下棵棵“摇钱树”。
营造绿色家园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野鸭、白鹭、伯劳、斑鸠随处可见,这是刚刚开放的长沙洋湖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呈现出的美景。
洋湖湿地公园所在地曾经是岳麓区一个万亩大垸。长沙开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后,这里成了各路商家眼中的“黄金宝地”,为了给长沙城新造一个巨大的“绿肺”,长沙市抵住巨大的诱惑,毅然决定投资55亿元,在此兴建中南地区最大的湿地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洋湖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85平方公里,建设分三期实施,一期800亩休闲区于2011年6月22日开放后,已成了长沙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从投资17亿元,建设橘子洲生态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到以12.5亿元回购千亩商业用地,建设西湖文化园,再到如今投巨资兴建洋湖湿地公园,近几年来,长沙市不断推出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宜居家园的“大手笔”。
全面推进以绿色城区、绿色集镇、绿色村庄、绿色庭院、绿色通道、绿色屏障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建设,构建起复合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城乡绿色生态体系。全市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9个,自然保护区14个。在城市,园林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729公顷,5年增长了60%,不到1平方公里就有一块公共绿地和公园。在农村,90%的村庄建有集中公共绿地或村庄公园,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色村庄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2008年起,长沙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先后投入110多亿元,建成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项目369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2.7%、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全市有自来水的乡镇全部建设污水处理厂,1165个村全部建成固体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农村基本上见不到固体垃圾,成为全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典型示范城市。
2012年,长沙启动了总投资超过110亿元的新一轮“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治理范围包括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气、声、渣、生态”五大领域。
长沙,这个绿色家园,正朝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