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5月6日消息:“希望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内涵中将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标杆。”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赋予江苏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为江苏自觉探索生态文明的率先之路增添了强大动力。
4月28日,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向记者介绍:省委刚刚通过了对苏南现代化指标、全省现代化指标以及全省小康指标的升级版修改,三个指标体系均提高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这样的调整,无疑是对“标杆”的量化,也为打造“美丽江苏”提供了最重要抓手。
作标杆 夯实“美丽江苏”圆梦之路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杆”解释有二,一为“测算的用具”;二为“样板”。陈蒙蒙解读说,习总书记提出这一命题,就是希望江苏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也作为一种考量;同时,为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探索积累成功经验。这就意味着,对于率先发展的江苏而言,经济发展要打造升级版,“美丽江苏”也要筑梦升级版。那么,这一升级版的绿色梦想,内涵到底包括什么?又靠什么样的路径来圆梦?
记者注意到,3月19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省暨南京市机关传达全国两会精神大会结束时的讲话中表示,“必须更加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坚持不懈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保护好江南美景,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这次大会明晰了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三条实现路径:一要认真落实好主体功能区规划,更大力度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更加自觉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二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太湖、沿江、沿海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灰霾污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三要进一步加大绿色江苏建设力度,提高绿色江苏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而全国两会期间,省长李学勇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透露,今年以来,我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密集出台了4个文件,进一步强化环保优先的鲜明导向,重点是做好“蓝、清、绿”三个字的文章,通过强化节能减排、强化环境整治、强化生态建设,让大江南北的天更蓝、江河湖海的水更清、城镇乡村的地更绿,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
作标杆 江苏面临的挑战不少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省委书记罗志军坦言,江苏人口高度密集、城市高度密集、产业高度密集,苏南部分地区开发强度已达28%,接近国际公认的30%开发强度临界点,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最大挑战之一,成为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道坎。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即开始工业化步伐的江苏,在全国较早遇到了呈现明显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百姓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诉求日益提升。对此,苏州市农委党委书记秦建国的话代表了许多江苏干部的共识:“从江苏来看,我们现在经济提高很快,最缺的就是生态公共产品!”
保护好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才能使发展的成果更具说服力。
不过,改善环境的关键并不仅在于“环保”本身,还在于整个产业结构的提升,规划布局的调整,以及公众生活方式的转变。秦建国这个“老农业”清楚地记得,有一阵子,苏州农业部门同志几乎都不敢提发展农业的话题。一次,当他们提出要保证水稻种植面积时,立刻有人反驳:“苏州的土地多宝贵!怎么能用来种水稻?它是用来"种工厂"、"种房地产"、"种GDP"的!”
彻底告别重发展轻环保,是时候了。对以往遗留的环保问题,人们虽然采取不少补救措施,但就像一块块“创可贴”,难以抚平千疮百孔的环境伤痕。苏州市环保局局长冯仁新这样形象比喻:“上面洪水滔滔,下面再怎么抗洪排涝又有多大作用?”
必须整体上协调发展与生态,即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不带来更多污染,相反还能带来环境质量的改善。这道考题,对江苏可谓充满挑战。人们看到,主要发达国家实现环境质量倒转,耗时均以“数十年”计;还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局部环保、全局无奈”的困局。前一条江苏等不起,后一条江苏不能学。因此,率先的江苏必须趟出一条全新的路子来。
作标杆 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
“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胡伯提出了"生态现代化"概念,除强调生产力高度发展外,还包括"生态效率"的不断优化。”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毕军认为,这应该成为江苏的目标取向。
所谓“生态效率”,即单位GDP物质消耗的变化率。纵观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各国的“生态效率”都呈不断优化的趋势。那么,江苏不断优化之路怎么走?
南京市政府重拳治污,不讲情面。4月19日,在其公布的2013年度141家“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名单中,像南钢这样的大企业也被要求淘汰3座500立方米的高炉和两座室高4.3米的焦炉……
位于无锡新区的德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书写着循环经济的传奇:每天,它吃进新区“海力士”、“海泰”等企业约2.5万吨污水,通过专利工艺处理成比自来水还纯净的再生水,再以高于自来水水价的价格卖给“海力士”、“希捷”、“绿典”等10家需要超纯水的电子企业,不仅缓解了新区污水处理的压力,自身也获得了较好收益。
苏州在全国第一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提出“生态补偿”,常州开创全国环保联动执法之先河……在制度创新呵护环境方面,江苏“强政府”与“强市场”“双拳”合击。
宛如一枚枚卵石,这些来自地方和基层的亮点,正在铺筑江苏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艰辛路。不过,要切实打造“美丽江苏”升级版,需要探路的地方还很多,比如,如何保障政府、企业与民众共同参与到“美丽江苏”建设当中?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如何共同发力?怎样统筹规划好当前群众关心的“蓝、清、绿”问题与“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样的长远问题……
记者注意到,今年2月以来,副省长许津荣会同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就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了密集调研:生态转移支付与生态补偿、重要生态功能区划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碧水蓝天工程与生态修复、污染减排与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绿色发展指数评估……丰富多元的专题,让新一轮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起步便不同凡响。
“标杆”探路之旅不会平凡,江苏的经济与环境双赢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