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4月17日消息:自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六项禁令”出台以来,节约新风吹遍全国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随之纷纷取消会议庆典期间的花卉摆放,各地花卉行业销售额一时严重缩水。据媒体披露,成都、杭州、郑州、天津等地一些花卉企业销售额下降幅度达到30%-50%。面对公务花卉消费需求的逐步流失,花卉产业该何去何从?
以调整应对调整 调结构是根本出路
节约新风下受到冲击的花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销售额长期依靠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花,有的甚至占总销售量的5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粗放的销售结构。面临同样的市场变化,凡以居民消费为主的花卉企业,销售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略有上升。可见,通过改变供应种类,实行结构调整,花卉企业完全可以重新赢回市场。
可以预见,花市因公务花卉消费缩减带来的冲击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继续依赖公务花卉消费,企业肯定生存不下去。以公务花卉消费为主的企业可以逐步压缩生产公务消费类的花卉,逐步调整为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比如,原先的蝴蝶兰,大部分经营的都是比较高大气派的,以供在开会或大型会议上使用。而现在则可以向微型、小型发展,以适合家庭和个人花卉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花卉消费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家庭花卉消费一般占工资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已经有能力迈入全年花卉消费时代。家庭花卉需求虽然不是刚性需求,但只要花卉企业能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推出优质的服务、开展有效的营销,不断增长的居民花卉消费市场完全可以支撑起花卉行业的发展大厦。
以节约应对节约 控成本是关键举措
任何企业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必须把成本控制放在关键位置。尤其是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应该高举成本节约的利剑,确保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花卉行业长期以来承载着较高的物流成本和产权成本。据统计,我国鲜切花采后流通的损耗率在30%以上,长途运输的损耗率在40%以上。而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鲜切花流通损失率仅为2%。虽然我国是花卉资源大国,全世界现有花卉3万多种,原产于我国的达1万-2万种。但目前国内商品市场上的花卉95%以上的品种来自国外。国内花卉企业在使用洋品种时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云南省花卉市场调查的结果表明:每卖一枝国外普通品种的康乃馨需交纳专利费6分钱,一枝玫瑰需交纳1角钱。如果还加上种苗费,则成本更高。如从荷兰引进百合花品种的种苗费用为3元,而出花后市场价也就6元-7元。如此一来,花卉行业的生产成本更加居高不下,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如果花卉企业能在当前销售下滑的压力下加强成本控制,大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研发,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花”,并尽快攻克花卉贮运技术难题,完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花卉物流体系,则不但能整体降低花卉行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实现产品、服务上的转型升级,必能迎来花卉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以升级应对升级 提效益是长远举措
节约新风本质上是社会风尚、消费文化的一次升级。面对全社会消费结构朝着节约型方向的升级,花卉产业也应当朝效益型方向升级。
从整体看,我国花卉产业还处在国际花卉产业链的较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论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论产业效益,我国花卉产业近年的亩均产值约6000元-8000元,荷兰等花卉强国的亩均产值则高达18万-20万元;论出口效益,当前我国花卉年出口约为30亿元人民币,而荷兰则达700亿元人民币,差距悬殊。
花卉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在于推进产品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生产集约化。荷兰等花卉产业强国的花卉企业科研投入大,新产品开发快,并总是长期心无旁骛地发展1种-2种主要产品,这些产品总是成为世界上最流行最畅销的产品,因而能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极高的产业效益。国内花卉企业也应立足于我国是花卉资源原产地大国的优势,向科研、管理、机制要效益,专心致志培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引领世界花卉潮流的新品种,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提升花卉产业的长远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