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翔爷 (2012年4月7日最后微博)男,80后,肠胃疾病(?)。1)大学老师 2)5月20日真的是你生日吗?这数字太让人羡慕了…… 3)你兄弟对你真好,大过年专门买了个烟花给你 4)看过苏打绿的演唱会 5)老家好像是贵阳的吧,看到你拍的野猪了!”
这样一段满满的文字,是写给远在天边的另一个世界。
逝者如斯夫dead
清明前,记者注意到,“网络入殓师”这个新职业不再只有悲伤,而是用温情来祭奠。
讲述 逝者故事,温馨送最后一程
再过几天就是祭奠逝去亲友的日子,清明时节总是让人“断魂”。但在新浪微博上输入“逝者如斯夫dead”,搜索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点开逝者如斯夫dead的微博,其粉丝高达9万人,网友们统一称博主为“网络入殓师”。
其微博顶部是一张电影《入殓师》截图,400多条死亡微博工工整整地排列着。原来@逝者如斯夫dead ,会把新浪微博上逝者的ID收集起来。他也不怕晦气,每天利用闲暇时间翻阅死人微博,为他们平生写一条很温馨的微博,以文字的方式为他们“送行”。
有一条微博这样写道:“@hizumi静止的漫游者 (2012年2月13日最后微博)女,23岁,病逝。1)最后一条微博是在生日所发,生日快乐,专门给你配了22岁时的生日图片哦。2)你的签名好喜欢,这里引用下“只要我们怀着火热的耐心,到黎明时分,我们定能进入那壮丽的城池”。3)养了一只像猫的狗狗。
这条微博下方还配着@hizumi静止的漫游者 所发的两张图片。一张是她22岁生日当天吹蜡烛的美图,还有一张是她家那只长得像猫一样的狗狗的照片。
记者注意到,下面的评论很工整,粉丝们看到死亡播报,第一反应往往是发评论哀悼,常规的做法是发一个燃着的蜡烛图案。偶尔会有人在下面补充一两句。@Someone_ag 这样说,“从关注之后,每看到你发微都很心酸,愿她在遥远的那方没有顾虑与担忧,很幸福很健康很快乐。”
@逝者如斯夫dead 这样解释说:“我不是哀悼逝者,而是讲述他们的故事。而阅读这段故事的网友,都会在下面温馨地点上一盏灯送送逝者最后一程。”
追问 为何做这个微博?因为生命应该被珍惜
记者通过私信与“逝者如斯夫dead”取得了联系。他,不愿意提起真名,自称小林。不收取任何费用,他的义务“入殓工作”已经坚持了一年半。
提起初衷,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他是做IT的,其实最初的想法是做个让人觉得很牛的东西,当时他正好看到一条微博上的讣告,脑中一个闪念,开通了这个只关注死人的微博账号。他一开始并没有这么感性,搜集逝者的信息更像是想引起网友关注。看看这个创意能做到什么程度。
“后来有个陌生人的离世,让我懂得了死亡还有另外一种温暖。”小林口中的那个陌生人,微博名为@林若海蓝 ,据称患恶性肿瘤离世。@林若海蓝发了一张截肢的照片,并配上了这样让人动容的文字:“手术出来的时候没什么感觉,直到下床的时候才有感觉知道自己的腿没了。”
“当时,她在网上发了个求助微博,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帮助,但是她最终还是离世了。”小林说,看到截肢那条微博,他对着电脑大哭。“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对生命那么强的渴望。真没想到,在各种病痛下,人类还能这么温暖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还有那种在临死前,对这个世界发表的最后遗言,是那么的真情至深,就是那种最普通的字眼,字字都戳在泪点里。”
“那些文字看起来很普通,但触动了我。生命真的应该被珍惜,这是当时唯一的体会。”小林说,从那以后,他开始用另外一种更为柔情、温暖的方式来播报死亡——他所发的100字左右的生平要点介绍,不像是哀悼逝者,更像是在讲述生者的故事。“是故事,不是哀悼。”小林强调。
坦言 从没触生者“霉头”,给人生的希望
中国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320万,小林如何才能寻找到真正逝去的网友?而不是找到只是僵尸微博,触了生者的“霉头”?
小林告诉记者,他已经祭奠427名陌生死者,几乎从来没有错过。
“网络入殓”之前,他必须要做的就是死亡鉴定,确定该用户已经死亡。小林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逝者生平发布规则。
“基本上都是粉丝提供的信息。每天都有新的粉丝在加我。”他说,由于没有医学手段,他需要确定提供的微博真是逝者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确定一名用户死亡,首先就是该微博停止了更新,其次是,往往会有用户的朋友在页面上留言哀悼。
这道简单的工序过后,小林的下一步操作是点击“关注”按钮,关注这位用户半个月,如果还是没有更新,基本上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有时如果没有哀悼信息,他还会私信博主关注的朋友,进行核实。最终就可以宣告博主真的是死亡了。
“如果博主从一开始发微博就很少,没有几条,这种我会放弃,不过不多。”小林说,两种情况,比较好找,一种是逝者信息足够多,比如生前写了很多微博;另一种是,微博虽少,但是每条都很有质量,粉丝不少。
面对面
江南时报:在“入殓”时,有遇到很难下笔的案例吗?
小林:第一回接到“GAY”或者“拉拉”的时候,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要怎么写(因为自己不是这群体的嘛)。到现在也不知道要怎么描述。
江南时报:这个微博是否影响了一些人?比如对待酒驾、对健康的态度?
小林:这个微博能不能给人带来影响,我不知道,因为一开始没想到这要影响什么,所以我也不关心。一个人能被影响,首先他的身上得有这个“伤疤”,然后被你给揭开了。否则你的文字再煽情,事例再鲜血淋漓,他第二天该做的还是做,该玩的还是玩。
微博选登
“@wendy0726 北京女孩,28岁,会计。胃癌死亡。微博上4月26日最后的消息:‘爸妈都在医院陪我,他们最近都很累,这会我在输液,好不容易让他们同意睡会~最近很多同事朋友来看我,公司领导基本天天来医院,连我在老家的亲戚都买了今天的机票来看我,但我不能哭……’”
“@走饭 (2011年3月18日最后一条微博)年轻,抑郁自杀。她微博里充满了调皮和想象。甚至最后八十几页的微博都有网友悼念回复。她走时还耍了最后一个调皮:用时光机在自己逝世后的一天才发。真的,上帝允许你调皮,自由自在的。”(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