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长城保护已列入2013年山西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将编制完成明长城偏关寺沟段、平型关段维修方案,并启动维修保护工程。
“山西明代长城调查报告已交付出版,长城雁门关段保护工程也已完成。”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白雪冰说,争取在2015年前,完成长城保护标志碑的设立,并在长城沿线村庄聘请长城保护员。目前,中国境内历代长城总长度达21196.18千米,分布在15个省份、403个县域内,包括墙体、壕堑、关堡等设施4.3721万处,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历经千年,中国部分长城遗址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下正遭受蚕食。除了黄沙、雨水等对古长城的侵蚀外,人们还会私拆城砖盖房子、垒羊圈等,大多古堡处于荒芜废弃状态。
尽管长城保护困难重重,但去年末在山西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文物保护工程会议上,各重点省区市还是积极地把长城保护列为保护“重点”。
河北省在完成对金山岭长城、山海关长城、紫荆关长城等六处长城维修保护后,2013年又启动了紫荆关长城二期工程、万全右卫城和义院口明代长城三处长城的维修保护工程。
在甘肃,玉门、山丹、肃州区等八个县市区的长城保护设施建设试点工程已经完工,通过设置围栏、界碑、界桩等保护设施,极大地减少了对长城的人为破坏。此外,当地还实施了凉州区、古浪、瓜州、敦煌四县市长城及烽燧抢险加固工程。
在青海,西宁境内明长城大通段、湟中段、互助段、门源段四处明长城抢险加固工程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已得到部分资金。其中,明长城湟中段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其他三段已进入招标阶段,近期将开始实施。
在宁夏,战国秦长城原州区“长城梁”段修缮工程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立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正在编制其设计方案。
白雪冰告诉笔者,长城体量大,墙体修复、周边环境整治都需要大量资金,再加上地方政府重视不够以及专业人员缺乏,都使长城保护面临着主客观的困难。除了国家加大对长城的保护力度外,他表示还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力量参与到长城的保护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