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800页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年度报告(2002-2012)》23日在京发布。伴随这份报告的正式出炉,“跨界对话:文化城市+设计遗产”新春论坛也在故宫举行。论坛上,很多建筑专家指出,保护近现代建筑遗产刻不容缓。北京虽已有188幢建筑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却尚无具体保护标准和利用尺度可以遵循。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年度报告(2002-2012)》是由《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编辑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天津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是反映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十年历程的蓝皮书。在这部蓝皮书中有专门文章介绍,早在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在北京市规划委的领导下,北京市城市规划院及三所高校通过普查登记、分类筛选、征求专家意见等环节,从150余处近现代建筑(建于1840年至1976年)中,确定了71处共188幢建筑,最终由市规划委会同市文物局编制完成《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5年多过去了,如今,这188幢建筑可安好?
专家们介绍,去年8月,当北京电影制片厂即将被拆除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时,市规划委曾明确表示,北影厂内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主楼、东楼和西楼三栋建筑已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按规定明确要求予以保留。
不过,也有部分建筑不那么幸运。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副总规划师、《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杂志总编金磊介绍,位列名录中的北京儿童医院近现代建筑群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华揽洪设计,被列入建筑专业教科书。这个建筑群本来有一座35米高的烟囱模样建筑物,但在名录建立前的2005年,它已经被拆得与儿童医院建筑群齐平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国馨曾专门著文介绍,这座“烟囱”其实是烟囱、水塔、钟楼的巧妙结合,无论从建筑本身还是从礼士路的街景看,都是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京召开时,曾评出“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共1000处,中国有20处,北京儿童医院就位列其中。可惜,如今这个建筑群已经不完整,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
还有很多建筑至今仍在使用,如1923年建成的北京三十五中学办公楼(原志成中学办公楼)、1920年建成的中国儿童剧场、1920年建成的北京广内办事处(曾为张作霖女婿私宅)、1908年建成的北京自来水厂近现代建筑群等。金磊表示,“可以说,名录中的近现代建筑仍然处于"失控"状态,因为对它们的利用尚无规则和标准可以遵循。”
近现代优秀建筑尚且如此,当代优秀建筑的命运就更难说了。“现在出现好多当代建筑还很不错,结果被拆除的情况。是否应该拆除这些30年以上历史的当代建筑?应该有一个评估。”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很多30年以上的优秀当代建筑也应该成为保护对象。
不少与会专家建议,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应共同给出一个行动纲领,让近现代建筑遗产、当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有规则可循。具体到北京,专家们建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可以承担这个责任,并将北京规划、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学会动员组织起来,共同投入保护。此外,还有专家建议设立社区建筑保护专员,“很多建筑遗产都是被偷偷拆掉的,政府部门和专家也不可能天天盯着它们看。必须动员起社区中的有识之士,才能及时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