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全绿化1月30日消息:福建省“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中的关键词。福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省份,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提出了“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美丽福建”的要求,一直以来,南平在绿色发展上走在福建的前面,甚至为了生态不惜牺牲经济发展。目前,南平正利用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力求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子,实现跨越发展、后发崛起。记者就此专访了福建省人大代表、中共南平市委书记裴金佳。
记者:南平提出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为什么确定这样的发展定位?
裴金佳:南平市作为福建省的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充分是南平最大的实际和最突出的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探索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路子尤为重要而迫切。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之所以提出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一方面,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一是资源环境约束倒逼绿色发展。长期以来,以高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产业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南平作为福建省的生态屏障、闽江源头地区,若以硬拼资源环境换发展,是对人民和历史不负责任,也不能持久。二是消费观念转变呼唤绿色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对“吃得健康、活得幸福”越来越重视,为绿色发展创造了广阔的需求空间。三是跨越追赶路径指向绿色发展。与沿海地区相比,南平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运输成本上没有优势,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能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
绿色发展让南平有机会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更有优势。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是现实之举。一是有优势。南平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14%,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的美誉。境内的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世遗”之一,以“世界生物之窗”闻名于世。二是有条件。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加快完善,时空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要素配置逐步扁平化,为南平在区域内形成自己的发展定位和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有基础。南平是福建的农业大市、老工业基地,在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养生产业以及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上,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
记者:接下去的方向如何?具体的思路是什么?
裴金佳: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符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合南平实际,是南平的优势所在、责任所在,也是出路所在。我们的思路是: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环境优势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宜居、富民强市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具有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构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综合发展框架,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优良的“三生并重”、有机统一,把南平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
重点是“四绿”:一是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产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工程、高效生态农业等为重点,大力推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特色规模优势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打造绿色城乡,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魅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绿色城市、培育特色乡镇、打造优美新村。三是倡导绿色消费,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四是保护绿色生态,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使闽北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围绕上述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提升思路,加强谋划,积极推进,主动作为。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议》。邀请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编制绿色发展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围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绿色城乡、生态村居、生态旅游等方面,筛选并启动实施78个总投资392亿元的绿色发展示范项目,争取尽快建成一批有特色、有内容、可推广的典型示范工程。
记者:我们注意到,南平提出打造“绿色城乡”,并把建设特色乡镇、优美新村作为重要抓手,具体考虑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实施?
裴金佳:绿色发展主题是发展,关键在转变。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更加持续的发展,让南平更富;另一方面,要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南平更美。
从南平来说,农村人口比重大,乡村布局分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120人,提高城镇化水平,既可以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集约利用,也是推动城乡一体、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我们提出建设特色乡镇、优美新村,就是要以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引导偏远山区农民向中心村镇集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公共配套服务。按照现代、绿色的要求,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规划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和产业鲜明的新型小城镇,打造一批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森林人家、茶庄、竹乡、果园、农庄式新村,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美丽新农村。
在具体实施中,着重把握好“五个化”:一是新村居住社区化。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外观、统一配套。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管理制度,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二是就业渠道多元化。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增强农民就业技能;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深化与沿海地区的供需对接,推动“人往沿海走”。三是社会保障制度化。加快健全农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四是转移人口市民化。结合城镇化进程,加强教育引导,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移风易俗,打造乡风文明的现代农村。五是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信息、休闲健身等公共配套。
记者:南平正在着力推进武夷新区建设,并提出把武夷新区作为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实践中会如何推进?
裴金佳:武夷新区是南平市着力培育的新兴中心城市,是福建省力推的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涵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是南平最具生态人文优势的核心区域。我们围绕建设“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把武夷新区作为绿色发展的样板来规划建设。去年,省政府批准实施《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后,新区建设全面提速提效。
在规划设计上,以打造“绿色、特色、现代”的美丽新城为目标,融入绿色理念,邀请瑞士LEP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和旅游策划大师,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重点片区、重要节点、重要景观规划编制,已完成武夷新区核心区、东站片区等5项控制性详规和绿道网等7个专项规划,其它各专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中。
在基础设施和景观配套上,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36亿元的“十大工程、百亿投资”战役,切实加快新区道路、管网、景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尽快拉开城市框架,形成“墨渍效应”。特别是筛选确定了崇阳溪旅游景观慢道工程、303省道生态路、武夷山自然博物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景观项目,加快规划建设,尽快展示新区形象。同时,优先发展绿色建筑,编制完成《武夷新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施方案》,计划两年内安排绿色建筑249万平方米;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构筑“慢行—公交—慢行”的绿色出行链。在产业发展上,围绕绿色发展要求,严把项目准入关,着重引进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新型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基地。新区入驻产业项目85个,总投资270亿元,海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5个超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已签约。目前,福建省发改委正牵头草拟创建武夷新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若干意见;省政府已确定武夷新区作为该省唯一申报全国绿色建筑发展示范区。我们力求在武夷新区勾画出最美丽的绿色发展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