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民委批准成立的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建筑环境与居住文化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宜居宜业型城市创建暨人居建筑发展论坛在北京住建部世纪国建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多个县、市、区政府及企业主管领导、众多专家学者约200多人参会。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产处处长赵路兴主持本次论坛,并致开幕辞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赵路兴指出,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各地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经济同时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并积极开展了建设宜居宜业生态人居环境的活动。居住文化委员会领导及专家们对各地争创生态人居环境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考察,发现了一批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典范,它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值得推广的经验。在此背景下,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宜居宜业典范城市创建与发展论坛",会议旨在交流各地政府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方面的经验与成果,介绍在推行节能减排工作方面的突出成就,以促进县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会上住建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原住建部总经济师)发言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同时提到我们要提高城市化的质量,避免被城市化、泛城市化。在此过程中,我们各个有关政府的部门特别是城乡建设部门,应该在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来推进我们的经济发展,并带动我们的城镇化进程绿色可持续发展。
原建设部房地产司司长张元端认为创建宜居宜业对于发展优质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美誉度,扩大招商引资,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城市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重大意义。创建宜居宜业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头绪很多,要统筹兼顾,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把握好生态是根本,文化是灵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王凯发言指出,要实现一个宜居的环境,除了建筑自身的一般性的物理环境之外,还要和自然和社会有非常良好的融合。未来城镇化的发展中,要实现可持续的真正做到宜居宜业的发展美丽蓝图,在城市规划上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第一要实实在在切实以低碳绿色的理念布局我们的城市,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去执行;第二从城市的形态、空间结构上目前的摊大饼发展转向自然融合式的发展,北京昨天晚上一场小雪导致全城拥堵,就是因为所有的居住和就业公共服务全部在单中心的城市里。在国外特别是北欧或者是西欧很多的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有很好的结合,比如哥本哈根规划像手一样轴带式的发展,这样能够比较好的缓解城市的土地扩张人口增长的问题。第三是绿色交通,最近北京地铁线同时通车,这样使整个的交通出行的方式有很大的改观。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很重要。现在从国外以及到先进的城市比较强调的是"慢行交通",注重发展以自行车和步行结合绿道建设的慢行系统,这点大家去珠三角感受比较深,汪洋同志做的区域绿道,骑自行车可以一路去深圳。北京现在的轨道交通线网已经很发达,但是出行条件还有改进的地方,"最后一公里"从家里出来到达地铁站不好走,这是最基本的步行系统有没有形成,也是规划要考虑加强的地方,还有市政设施也是属于看不见站线的一场战斗,我们热衷于搞高楼大厦,但是对于看不见的管线关注得少,还以北京为例,今年7月份的大雨,出现了全城包括交通在内的城市安全的问题,所以说市政设施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等等的管线的现代化是未来实现宜居宜业城市的基本的保障,以高标准、新理念发展的规划作为引导,宜居宜业城市的建设才能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上对第二批宜居宜业型城市研究成果进行了发布,对成都青白江区等一批在宜居宜业城市创建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创建经验进行了推广,同时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对第九届人居典范规划设计方案获奖单位和项目进行了表彰。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区长全觉民、四川省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许红、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常委副区长曹永湖、河南方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乔国涛等优秀创建县、市、区代表结合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也作了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