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旺报》31日刊登投稿文章《台湾人在大陆——拆与不拆的两面刀》,来自台北的文章作者Yatsen Chang说,他最喜欢漫步在北京东城与西城区的老胡同里,里面每一栋建筑物,就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故事,但这些故事的结局却是“被拆迁”。
作者表示,他很爱北京,希望北京进步,更希望北京以具有特色的方式进步。
文章摘编如下:
在北京时,我最喜欢漫步在东城与西城区的老胡同里,里面每一栋建筑物,就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故事,故事的开头,是永乐大帝挥舞着马刀的身影,英明神武,雄才伟略;然而,看似漫长的绵延不绝中,却意外看见故事的结尾,一片又一片被围起来的工地,是无数被拆迁后的痕迹,北京渐渐失去了故有的风采。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当我漫步在京都时,浓郁的文化气息告诉我,这里就是京都;当我漫步在伦敦时,眼前的景物时时提醒我这是伦敦;但是,当我漫步在北京时,周围的氛围却时常令我无法分辨这是东京、纽约还是北京?”
北京变了,变得更繁华,却也变得更不像北京。虽然,我在北京只有短短的3年,我却也亲眼见证了这样的事实。
北京官园花鸟鱼虫市场,曾经位于梅兰芳大剧院旁边,紧临着地铁二号线车公庄站的西弓匠胡同。在狭小的胡同中,隐藏着老北京最传统的玩意儿,例如各式手工制作的精雕鸟笼、精品核桃、特色古玩文玩,还有琳琅满目的各类宠物与植物,这里有着最地道的京味儿,所有老北京好玩的这儿都有。
但是,当我最后一次走进去,看见的不再是人潮汹涌的市场,没有人在旁边遛鸟,那一对卖云竹的父子没有和我热情地打招呼,旁边的大树下也没有斗蛐蛐老爷爷的身影,卖鱼的李哥、卖鸟笼的奶奶、卖狗的韩姊,还有……,他们全都不见了踪影,我拉着路边一个正在捡回收物的人,问他怎么人都不见了,他淡淡回了我一句话:“这儿要拆了,要盖大楼啦。”
半年后,新官园市场在西三环的紫竹桥开业了,我去了也逛了,在整齐的商场中,我再也找不到那个熟悉味道了。在众多的网络论坛里面,老官园变成了一个只存在于大家回忆中的深切思念与美好。
或许,城市的进步,是迈向现代化社会重要里程,这是每一个国家与社会都渴望追求的。在进步的过程中,难免必须失去一些我们曾经拥有的资产,但是我们是否曾经回首去权衡过,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王府井整得只剩下一个井盖,前门大栅栏美的没有存在感,南锣鼓巷被斩了小半截,北京九门只剩小吃,如果有一天,百花深处再也没有胡同,被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完全取代,北京可能美了,但北京也可能就这样没了。
我爱北京,比多数人更爱北京,我希望北京进步,更希望北京是以具有北京特色的方式在进步,在拆与不拆的两面刃中,我只祈祷最后胜利的,不是北京的物质文化,而是北京的文化物质。
必全绿化
2013-01-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0)
【编辑】必全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