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
1. 代表着独特的艺术成就
2. 对中国建筑艺术、城镇规划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3. 为传统中国文化提供着独特见证
4. 代表着一种类型建筑物的杰出范例
5. 同时亦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
园林设计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其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浪亭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起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年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中园是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另外,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堪称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东部原称“归田园居”,约31亩,因早已荒芜,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留园占地约30亩,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网师园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园址原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所建。清时由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叶购其地筑园。因园毗邻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称为“网师园”。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网师园全园占地约8亩余,园内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和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如今,根据文化遗产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有五处。其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浪亭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它们: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至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之沧浪亭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之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