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反映国际智慧城市发展和研究成果的报告——《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4日在上海发布。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发布的该报告汇集了海内外机构智慧城市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分析了当前全球各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并对上海的智慧城市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建议。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新华社副总编辑慎海雄出席发布会,并为“上海新华智慧城市研究院”揭牌。
当日,以“智慧城市开启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12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开幕。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全球尚无统一的定义,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整体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资源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产业体系以及智慧安全保障等5个主要方面。尽管在认知上存有差异,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均在不约而同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有关规划和建设。
在国内,已有22个大中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或实施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
《报告》认为,智慧城市是上海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发达经济体城市中等、国内先进水平。目前,上海市光纤到户完成改造覆盖累计达到665万户,手机用户超过3000万户,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WLAN覆盖密度则居国内城市第一。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上海在注重面上覆盖、数量推进的同时,更强调素质的提高和质量的深化。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上海在智慧资源管理、智慧公共服务以及智慧产业体系方面,发展潜力较大。
艾宝俊表示,未来三年,上海将从四方面着手,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建设国际化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通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产品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功能、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新一代的通讯技术、产业体系的发展;形成区域网络,并进一步保证其安全性。
当天揭牌的“上海新华智慧城市研究院”,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关注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为上海和国内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的起源—数字地球。1998 年1 月,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戈尔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能三维可视化表示的虚拟地球。“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的具体体现。“数字地球”发展至今,经历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个阶段。数字化是初级阶段,但数据还未有效分类和管理,不能称之为信息。信息论将数据中有意义的内容称之为信息。信息化阶段数据实现有效分类、存储和管理,成为有效的资源。随着传感网等互联互通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城市信息化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人类社会由“体力时代”向“物力时代”、再向“智力时代”的进化发展,是文明不断升级的大趋势。当生产工具从农业机具向工业设备、信息化设备、智能设备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过渡。城市也从农业城镇、工业城市、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因此,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2008 年底,IBM[微博] 推出了“智慧地球”发展战略,引领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2009 年1 月28 日,为应对金融危机,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IBM 的CEO 彭明盛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该战略定义大致为: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奥巴马则回应会将经济刺激资金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领域。于是这一概念迅速升温,并上升为美国国家长期发展战略。
智慧城市 = 数字城市 + 物联网 + 云计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曾撰文给智慧城市下定义,他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是将数字城市、物联网与云计算三个概念的融合。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与运营,包括城市的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