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出台《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并提出十二条具体要求
日前,广州市委、市政府在中山纪念堂召开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动员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何镜堂,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分别作主题报告。
动员大会上还发布了《广州市规划建设领域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对广州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进一步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十二条具体要求。
在动员大会上播放了一部关于广州城市规划建设回顾的短片。短片展示了广州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取得的诸多成就,也提出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建筑形式千城一律,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原有水系遭到破坏,岭南水乡田园风光逐渐消失,传统岭南文化历史街区变形走样等问题,还列举了一些已消失的优秀岭南建筑作为例子,包括以新旧对照的形式反映了老广州体育馆的消亡。老广州体育馆由岭南著名建筑师林克明主持设计,建成于1957年10月,见证了广州公共建筑由英法风格到苏联风格的过渡。2001年5月18日,老体育馆被爆破拆除。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广州城市建设要基于
岭南文化和山水特色
“不要让岭南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断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何镜堂呼吁,广州要倡导和鼓励基于岭南文化和山水特色的城市建设,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何镜堂介绍了岭南建筑的内涵并指出,当前社会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城市和建筑建设的倾向:意识盲目崇拜及模仿国外的某些建筑师,一味追求形式的奇特与怪诞。二是照搬传统的形式与建筑符号,制造假古董。
“流行并非经典,对传统形式符号的模拟也不等于传承。”何镜堂认为,当代城市建设要树立“两观三性”的创作思想:城市规划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具体到广州的岭南特色,何镜堂指出,要整体保护广州“山、水、城、田、海”的山水体系。
何镜堂还就广州的城市山体保护、城市水体保护及滨水区建设、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强化白云山自然环境特征,保护原始状态的自然区域,保护白云山山体轮廓线,保护制高点及视线走廊,对周边地区合理组织城市景观,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对珠江两岸天际轮廓线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过密及无序开发,提高滨江建筑群的景观质量。在老城区建设方面,不宜大拆大建,对历史街区核心区段要保护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及历史传统的延续性。而新城区要创造适应岭南气候的城市生活环境,用岭南建筑和园林理论设计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的新城市。
深圳建科院院长叶青:
绿色建筑生态城市
是幸福生活的载体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提出,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技术整合和节能减排,更是追求幸福生活的载体;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体现,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是共生共享的。
叶青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人、资源、环境三者的平衡,“一个很绿色的建筑开着空调开窗,所有的能源都白搭”,所以绿色建筑是活化的建筑,与气候、经济、政治、人文、管理全部相关,是从回归人性关怀的角度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意味着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因此说,绿色建筑不仅仅是技术整合和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观。
十二条具体要求详情
(一)2015年底前开展普查公布历史建筑名录
构建由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多层次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充分挖掘和整理遗址、骑楼、革命遗迹、工业遗产、老街、老字号、老地名、名人故居等城市历史文化遗存。
2015年底前分批开展全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公布经市政府认定的历史建筑名录,完成《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等规章和配套政策,逐步设置保护标志,建立档案。
(二)2015年前抢救保护一批岭南近现代建筑和园林精品
制定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配套政策,对重要的、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和园林精品实施抢救、保护,维护和恢复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
2015年前,抢救和保护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岭南近现代建筑和园林精品,同时列出一批重点保护对象名录,接受公众监督。
(三)今年底前发布《广州市岭南特色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指南》
编制指导岭南特色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技术指南,以引导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和指导规划建筑设计工作者的创作。2012年10月前完成《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弘扬岭南文化与发展绿色建筑指导性意见》的发布;年底前发布《广州市岭南特色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指南》。
(四)5年内建设一批展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岭南建筑和园林精品
根据上述指南,对影响重点功能区城市意象的景观通道、城市节点、城市地标、滨水地带等进行岭南特色重点设计,力促5年内建设一批展示岭南文化的新时代城市名片和代表性岭南建筑、园林精品。
(五)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倡导运用岭南建筑特色
提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采用传统岭南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鼓励就地取材,运用岭南建筑粗材精用、低材高用等传统手法,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康、适用、高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2013年底前完成一批岭南特色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及相关政策制定。
(六)建立和实施绿色建筑规划指标体系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绿色建筑理念纳入各层次城市规划中。2013年6月前发布绿色建筑规划指标体系及相关文件。
(七)起草激励发展绿色建筑的办法
为激发和调动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学习国内先进城市做法,起草广州激励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办法。
(八)2013年底前构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
建立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和立足于本地材料的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在《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的基础上,2013年年底前完成系列标准的编制,并试行绿色建筑竣工标识和能效竣工标识制度。
(九)建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管理制度
今年12月30日前,研究和梳理适合广州地区推广应用的小区规划、围护结构、建筑设备、环境设计及智能控制等绿色节能相关技术,建立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筑等多种形式的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制度,引导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在全市广泛应用。
(十)13个新区每年至少建设一个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
对中新广州知识城、白云新城、天河智慧城、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南站商务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琶洲片区等13个城市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每个新区每年至少建设一个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2012年年底前各区(县级市)政府要确保完成规定的绿色建筑任务指标。
(十一)大规模开展岭南建筑文化和绿色建筑专项培训
用半年时间,对全市城乡规划建设领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业务学习和培训,打造一个广州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建设工作提供智库支撑和创新力量。
(十二)设立“优秀岭南特色规划建筑设计作品奖”
分为岭南特色规划设计奖、岭南特色建筑设计奖、岭南特色园林设计奖、岭南特色街区设计奖、岭南特色乡村民居奖、岭南特色绿色建筑设计奖等六类,两年评选一次,2013年6月出台相应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