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花卉扮靓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
必全绿化11月23日消息:2002-2012年,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对于绿化美化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稳步发展。据统计,2011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02.40万公顷,销售额近1068.54亿元,比2002年的33.44万公顷、293.99亿元分别增长了206.2%、263.5%,花卉业发展方式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1年,江苏和河南的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广东和浙江的花卉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花卉企业不断涌现,北京东方园林、广东棕榈园林等花卉企业成功上市。大中型花卉企业在专业化生产、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显现,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以云南、辽宁、广东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江苏、浙江、河南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花卉种苗产区,以辽宁、云南、福建等省为主的花卉种球产区,以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湖南、四川、河南等省(区、市)为主的食用药用花卉产区,以黑龙江、云南、新疆等省(区)为主的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区,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设施花卉产区。
三、科技创新得到加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国有花卉专业技术人员19.52万人,比2002年的8.51万人增加了129.4%。十六大以来,“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服务机构相继成立;“花卉新品种选育及商品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观赏植物新品种259个,其中由我国自主培育的有‘中国红’月季、‘风华绝代’菊花等。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各级农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各级植保植检机构、花卉重点产区园林研究教学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及以协会组织、企业带动、花农参与为基本格局的花卉产业服务体系。
四、市场建设初具规模。据统计,2011年全国有花卉市场3178个,比2002年2397个增加了32.6%。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江苏武进夏溪花木市场等已经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专业花卉市场。全国现有花店近8万家,网络花店2000多家,还有一大批具有我国特色的批零兼营花店分布在各大批发市场。随着产业发展,花卉营销手段不断出新:北京世纪奥桥园艺中心、浙江虹越园艺等为代表的时尚花卉超市和花园中心不断涌现;以长沙都市花乡、成都春天花坊等为代表的连锁花店开始形成;网络花店、鲜花速递和花卉租摆等新型零售业态不断出现。
五、花文化日趋繁荣。以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系列全国性、国际性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将花卉主题展览展示与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使赏花为主题的旅游市场逐年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的延伸,花文化内涵得到不断挖掘和广泛宣传。利用奥运会、世博会在我国举办的有利契机,花卉界积极参与两大盛会,用花卉景观布置为重大活动增光添彩,花卉产业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六、对外合作不断扩大。2011年,全国花卉出口创汇4.80亿美元,是2002年0.83亿美元的5.8倍。云南、广东、福建已成为主要出口花卉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日本、荷兰、韩国、美国、新加坡及泰国等5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开拓澳洲、东欧、东盟、中东和中亚等花卉出口的新兴市场。在中国花卉协会的组织下,十六大以来,中国举办了两次世界园艺博览会、一次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等大型国际性花事活动,国际花卉园艺合作不断加强,一大批境外花卉企业落户国内,国内花卉企业也开始到国外投资兴业。
回顾十年来的花卉产业发展历程,我们满怀喜悦;展望产业发展前景,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建设现代花卉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花卉产业强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