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由兰州市兰山公园建设管理委员会联合本报、中国策划研究院兰州策划中心共同推出的“华夏第一长廊楹联佳对国际征集大赛”和“华夏第一长廊楹联佳对国际书法大赛”,使“华夏第一长廊”再度成为人们所瞩目的焦点。甘肃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正在兴建的“华夏第一长廊”何以成为孕育着8000年文化的甘肃大地之文化景观,其价值何在?昨日记者专门采访了始终参与“华夏第一长廊”建设专家论证评审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兰州历史文化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兼专家组组长张克复。
兰州缺乏有品位的大型文化景观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做大做强做美兰州,培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城市,充分发挥皋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兰州市城关区打造“大兰山”景区的总体规划,城关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兰山之巅修建兰山山地公园,建设集健身、游览、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长廊景观。
“皋兰山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甘肃乃至兰州的文化建设,以及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皋兰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张克复说起皋兰山的渊源顿时打开了话匣子,“皋兰山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势若蟠龙,东西蜿蜒二十余里,是兰州城市南侧的一道天然屏障。皋兰山在兰州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也具有着独特的地位,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兰州城东设县以来,皋兰山孕育了兰州的历史文脉,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以山为名设兰州,历史上从此有了兰州这个名称,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如今在皋兰山的山沟以及周边还能找到从汉代到清代的丰富历史遗存,山顶还有1399年明代肃王修建的三台阁,依托皋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恢复、打造能代表兰州文化旅游的特色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很多老兰州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很大的遗憾,“兰州历史悠久,但始终没有一个有品位、有规模的文化景观。”这也是压在张克复心里的一个“结儿”。“兰州地域狭长、土地紧缺,在市区根本没有建设大型文化景观的场所,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也存在着地方狭小的局限,无法入手。作为兰州打造山水城市的落脚点,皋兰山无疑是首选之地。”张克复说,任何景观都是要给游客看的,皋兰山广大市民抬腿即到,兰州市300万人口将成为景区的主要消费群体。而皋兰山宽阔的山地,也为充分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遗存,打造高品位、多层次的大规模复合型文化景观提供了条件。
将长廊打造成文化旅游的拳头景区
张克复告诉记者,从建设方案的制定到实施,城关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组织专家对“大兰山景区开发项目方案”进行评审。按照规划,将重修普照寺,维修和提升三台阁,还特别规划了正在修建的“华夏第一长廊”。目前正在兴建的“华夏第一长廊”从普照寺开始,经三台阁、伏龙坪沿山势蜿蜒而下,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总长度达5公里多,使皋兰山和三台阁景区融为一体。按照规划,还将逐步恢复伏龙坪的汉墓和军事文化遗址,并打算修建系列文化旅游配套设施,经过不断努力,将皋兰山打造成高品位、复合型的文化景观。
今年7月,在城关区召开的“大兰山”景区开发项目方案评审会上,有关专家在对“华夏第一长廊”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华夏第一长廊的创意极具首创性,除了足够的“长”之外,在历史文化内容、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建筑风格封面也要具有独创性,使其真正成为西北乃至国内一流的宏伟景观,成为兰州文化旅游的拳头景区。张克复说,按照城关区的设想,华夏第一长廊不仅是一条景观长廊,由于其雄踞皋兰山之上,其任何一个景点都是一个观景台,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条观景长廊,同时还是一条文化长廊和登山健身长廊。那么如何利用5公里的长廊赋予文化内涵,专家们经过多次讨论提出意见,华夏第一长廊的文化定位应以展现中华华夏文化为主,从盘古开天、伏羲画卦到新中国成立等华夏民族发展中的亮点,都要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同时还要辅之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民族文化及兰州历史和民俗文化等等,而在艺术表现上,可采用雕塑、石刻、楹联、绘画、牌匾、书法等形式展现,使长廊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长廊”,为甘肃乃至兰州再添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在观景中学习和感悟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黄河文明的灿烂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