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为保护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30多个小水电项目被自治区环保部门要求停止开发。3日,记者从伊犁州环保局了解到,“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电、中电投、葛洲坝集团、伊河建管局等大型企业,计划投资500亿元在伊犁河流域建设69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50万千瓦。
2010年8月5日,自治区在伊宁市举行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强调,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精心呵护新疆生态环境,确保新疆山川秀美、绿洲常在。
随后,自治区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对伊犁河流域所有水电规划项目逐一进行了重新优化和论证,最后确定30余个小水电项目停止开发。
据伊犁州环保局党组成员、调研员董建国介绍,喀什河是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其流域水能开发由国电集团投资开发。2008年前,国电规划在喀什河梯级开发“3(水)库15级(水电站)”,但现在已被压缩为“一库八级”。
由于位于有“百里画廊”之称的唐布拉草原核心景区,国电拟建的开英布拉克、依生布古、唐古拉3座水电站被叫停;拟建在水草丰美地带的焦炭厂、寨口、卡甫契克、乌拉斯台4座水电站则合并成一座;尼勒克二级电站也被叫停。
在伊犁河最大的支流特克斯河上游的库克苏河上,因中电投拟建的克孜勒库拉克电站大坝蓄水将淹没当地著名景点九曲十八弯,环保专家因此对其进行了重新审评,大坝蓄水高度被一再调减,工程开工建设的时间也未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同时,中电投拟在库克苏河建设的阿拉善、买提格尔两座梯级开发水电站则被要求合成一个。
伊犁州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魏团民表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水电是一种非污染的建设项目。但是,“水电站的过度建设也会对生态造成影响,它会淹没一些水草丰美的景观,也会给流域中的鱼类带来影响,而水库大坝以及引水渠道等建设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影响。”
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伊犁州环保部门严格加强了对水电项目规划的环评审核以及施工环评监督,以便将其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闻名遐迩的“塞外江南”伊犁河流域因降水量丰富被称为“新疆绿岛”,是新疆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昭苏等闻名中外的草原景观。
眼看着夏天种下的草籽抽芽后密密实实铺满了山坡,初冬时节又由青变黄,然后整个山坡变成了一片深褐色……在唐布拉草原放牧了20多年的哈萨克牧民卡米江悬了一年多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11月2日,记者跟随自治区环保厅一行来到伊犁州尼勒克境内的塔勒德萨依和萨里克特水电站工程现场。记者看到,被开挖的裸露地表坡面呈阶梯状,建设方按照生态修复要求,已经回填了20多厘米的腐殖土,然后又移植了被存放到别处的草皮,或种上了适合当地生长的四种草籽。
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塔萨分公司常务副经理张红卫告诉记者,塔、萨水电站工程装机总容量均为80MW,于2010年3月31日开工,计划2013年竣工。
虽然建设方“建设程序完全合法”,但其在建设期造成了土壤和植被破坏,没有及时修复好,引起了当地牧民的不满。
2010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座谈会上,提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并要求伊犁州党委、政府逐一研究细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伊犁州环保局党组成员董建国告诉记者,伊犁州将“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作为战略选择,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法规。根据塔、萨两座水电站建设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伊犁州环保部门叫停了两工程,并责令建设方边建设边修复生态。
2011年4月7日,由尼勒克县环保局、国土局、水利局、旅游局、畜牧局、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尼勒克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景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根据要求,建设方聘请了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部门对施工现场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持续有效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落实。
张红卫介绍说,生态修复的主要部位是开挖成型的渠道坡面和弃渣场。其中,渠道坡面根据生态修复报告确定的施工方案,在已开挖的成型坡面上进行腐殖土覆盖、坡面挂网覆土、草泥护坡、植生带绿化、草皮移植、木格梁等。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塔、萨两座水电站的所有弃渣场都进行平整修复,边坡按高差每3米一级马道进行刷坡修整,并设置两米宽马道,腐殖土覆盖,混播当地野生草籽。据了解,塔、萨两座水电站已完成生态环境修复投资8000万元,塔、萨两座水电站渠道开挖面已绿化恢复率约90%以上。
建设方负责人向记者承认,造成工程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还是“当时的思想观念没有跟上环保的要求”。伊犁州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建设方应“予以反思”,不能只走环保审批程序而忽视生态修复在建设过程中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