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西湖申遗成功之后,很多人都在关心,杭州另一个重大文化遗存--良渚遗址是不是也能"冲刺"申遗?
日前,2012良渚论坛在余杭举行,其中有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讨良渚遗址的申遗工作。来自中国建筑设计、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考古、展示设计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良渚遗址遗产保护、展示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把脉出招、建言献策。
也就是说,良渚申遗正式提上日程,目前已初步确定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余杭正全力以赴攻克难题,力争在2015年全面完成申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期申报范围约10.6平方公里
良渚文化距今有5300年-4000年的历史。良渚遗址主要位于余杭区良渚境内,由良渚古城、塘山、荀山、瑶山、汇观山、姚家墩6大片区遗存分布区组成,遗址保护范围近42平方公里,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在20世纪30年代,西湖博物馆工作人员施昕更首先在良渚发现了荀山等13处遗址点,发掘了大量的陶器、玉器和石器。随后,瑶山、汇观山、莫角山、文家山、姚家墩、罗村、庙前等一系列典型遗址被发掘。去年5月,良渚遗址作为全国14个遗产地之一参加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座谈会,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良渚遗址的重要性与唯一性,这更加坚定了良渚遗址申遗的决心和信心。
前不久,余杭区编制完成了《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及专家意见,目前已明确的良渚遗址申遗一期申报范围约10.6平方公里,包括良渚古城和瑶山遗迹,重点整治范围为5.9平方公里,其余片区则纳入遗产缓冲区实施保护。
保护和展示,是两大关键词
和西湖不同,良渚申遗难度相当大,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看,余杭准备从保护和开发展示两方位入手。
"江南地区的土遗址保护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局副局长陈寿田向记者介绍,南方地区由于环境潮湿、土质疏松等原因,土遗址的保护与北方有明显区别,而且难度很大。
这就表示,在对良渚遗址进行整体规划上,首先要充分尊重遗址的内涵与价值,做到少动土、不破坏遗址的整体性与真实性,展示项目应具备可逆性。
而开发展示方面,由于良渚古城为土筑城墙,与明清以来的古城城墙有很大不同,一般公众较难看懂和理解。这就要求在不破坏遗址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多种展示手段,将遗产价值通俗易懂地展示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良渚博物院与美丽洲公园建成开放后,已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将在良渚遗址申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良渚博物院如何与良渚古城片区、瑶山片区有机联结,从而使这三处距离较远的片区相得益彰,并形成景观营造,也已在考量和规划之中了。
良渚遗址申遗,计划七步走
陈寿田告诉笔者,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不过申遗之路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困难。
前期将开展遗址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同时争取将良渚遗址综合保护工程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
另外,根据《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三年行动计划》,接下来余杭区将集全区之力,着重进行"环境整治、阐释展示、考古发掘、学术研究、遗址监测"等五项工作重点。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时间节点,来关注整个良渚申遗工作的进程:
2013年,完成核心整治区和安置点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工作;
2014年3月,正式向国家文物局提交良渚遗址申遗提名文件;
2014年9月底前,提名文件提交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预审;
2014年基本完成遗产监测体系、展示设施建设;
2015年1月底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递交申遗文件;
2015年6月,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评估;
2016年6月,力争在联合国世遗大会上表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