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推进重点地区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载体功能,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自2008年5月开始,天津市组织开展了《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历经一年多时间形成了初步方案,并于2009年6月向全市人民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
《战略规划》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依据这一总体战略,《战略规划》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进一步明确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调整完善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市域空间格局。
对于滨海新区,《战略规划》提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引擎、示范、服务、门户和带头作用,立足融入区域,服务区域,扩大同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以及东北亚的合作联系,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对于中心城区,《战略规划》提出实施“一主两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发展策略。缓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人口、交通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塑造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对于外围区县,《战略规划》提出实施“新城集聚、多点布局、特色发展”的策略。提高外围区县综合实力,突出区县发展特色,加强城乡互动,实现各区县加快发展。
在战略实施方面,《战略规划》提出,以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进行工作布局;以坚持产业发展、功能完善、生态保护并举为重点任务;以坚持当前、近期、长远相结合进行组织推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展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大都市现代化气息,加快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随着铁路、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领域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和竣工,天津以打造大通道、建设大枢纽、构建大交通为目标的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交通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奥体中心、津湾广场、文化中心、天津站、天津西站、天钢柳林地区、海河两岸、泰安道五大院、意式风情区、梅江会展中心、于家堡、响螺湾、海河教育园、团泊健康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地区加快建设,使天津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市域综合交通、轨道线网、电力空间、供水、排水、环卫、邮政、消防等一大批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使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结合20项民心工程,围绕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设施等一系列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促进了公共设施的均衡发展,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规划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齐备,交通网络更加便捷,载体功能更加完善,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和辐射作用更加强大——天津,朝着加快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