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插花花艺大师而言,喜迎十八大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国庆前夕,一个高达13米、篮盘直径达11米的巨型花篮出现在天安门广场,这是64岁的王绥枝和北京花木有限公司30个同事日夜奋战数日的成果。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介绍,今年花坛以“祝福祖国”为主题,从国庆一直摆放到十八大会议闭幕,是2009年天安门广场中心花坛首次启用以巨型花篮为主景的花坛以来规模最大、摆放时间最长的一次。
今年天安门广场的巨型花篮一共选了18种花材,有牡丹、月季、百合等,以红色为主体,用传统花材与国际流行的制作方法相结合,体现中国的传统与现代。
花木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与以往不同,今年花篮花朵要求规格较大,比国庆60周年增加了30到60厘米。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在天安门广场起早摸黑,王绥枝坐在吊斗里,通过对讲机指挥工人们在巨型花篮内纵横交错的蜘蛛网里挪动重达60多斤的仿真花。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重大事件。
“也许好多人都觉得插花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为国家服务就变得不简单了。”王绥枝1973年进入花艺行业,今年已经是第39个年头,参与过国庆等大型庆典花卉布置。凭借一把剪刀和对用花原则的准确把握,她完成了大小国事用花的布置,也见证了中国四十年来的变化。
王绥枝回忆说,1997年她第一次接到上级任务,要在国庆前制作两个巨型花篮。没有任何参照物,不能跟以前柳编的传统花篮一样,这让只做过小花篮的她犯了难。
由于花篮巨大,王绥枝必须站在起重机的吊斗里,举着高音喇叭指挥花篮制作。“这样的经历还是头一次,有时候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嗓子也哑了。”她说。
行内人评价王绥枝的插花作品中既有东方传统又有西方现代的元素。1984年王绥枝被选派去德国学习。在德国,王绥枝发现,国外插花色彩搭配很讲究,加工手法灵活丰富,用材广,造型新颖;国内则更注重文化内涵和意境。德国留学的经历让她在以后承担的任务中大胆创新,屡有突破。
2001年2月,国际奥组委评估团下榻北京饭店,对中国申奥筹备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此前一天,王绥枝接到上级指示要去北京饭店摆花。王绥枝采用了现代、时尚的配色方法,其中用郁金香勾出了“如意”图案的造型,蕴含希望中国能如愿以偿之意。
第二天王绥枝得知,评估团主席、荷兰人海因·维尔布鲁根很喜欢王绥枝的作品。但王绥枝说,自己并非因为事先知道评估团主席是荷兰人而投其所好用了郁金香。
“当时只是觉得郁金香比较时尚,也符合构图需要。奥运会虽由中国主办,但也是世界的,我就是按这种理念进行设计的。”王绥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