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各地知名景区,无论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到处游客爆棚。游客爆棚带来的“副作用”也纷纷暴露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所说的“中国人不会玩”?还是景区管理方存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让我们听听有关专家的见解。
镜头
镜头一: 游客爆棚
这个长假期间,国内多个传统热点景区,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南京中山陵、山东泰山等都出现客流“井喷”,规模震撼,到处摩肩接踵,人潮涌动,各大旅游城市接待游客人数不断刷新。
镜头二:乱象丛生
10月2日,陕西华山,由于游客数量激增,超过了华山缆车运送能力,导致上万名游客滞留山上。部分游客向华山景区管委会提出了质疑,要求退票,并封堵了华山景区的入口,造成管委会接送游客下山的班车无法正常运行。期间,还爆出两名游客被捅伤事件。
此外,因游客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世界名山庐山风景区2日一度封山停止售票一小时。
镜头三:垃圾来袭
“十一”长假,清洁工人经历了一番“垃圾劫”。
南京中山陵:清洁工潘大姐说,在高峰的几天,只要20分钟到半小时,一个垃圾桶就能装满;天安门:10月1日,天安门地区共清出生活垃圾7900余公斤,比去年同期清出的6300余公斤增多25%;三亚:10月1日早晨,中秋夜过后的3公里海滩留下50吨垃圾,当地出动600多人进行清理…… (扬宗 张可)
对话专家
景区如此拥挤,是白岩松说的“中国人不会玩”吗?如何缓解这种拥挤,是否该学学国外一些知名景点的反营销做法?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主任、副教授贾鸿雁
国内景区也应学一点“反营销”
中国人不会玩?
记者:景区如此拥挤,是白岩松说的“中国人不会玩”吗?
贾鸿雁:并不能说国人不会玩,而是对于旅游的定义咱们还有一个学习理解的过程。从1999年的第一个黄金周到现在的十多年间,政府就在不断通过出台旅游方面的政策,有意识的培育旅游市场。大伙儿对旅游的理解,也从以往普遍认同的一个属于生活中的副业位置,变成了一种刚需,是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在一个个黄金周的出现下,被渐渐催生和激发出来了。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把旅游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福利来赋予国民,而在这个黄金周一些景点门票的降价和高速公路通行的免费,政府也正在将旅游变成一种公民福利反馈给大家。但毕竟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被一下子激发出来的老百姓旅游的需求超出了现有旅游接待能力,因此两者的矛盾也就突然冒出来了,因此中国的旅游市场还需要逐步的引导和完善。
拥挤,管理方有责?
记者:拥挤的景区,不如意的旅游经历,“人看人”场景,景区管理方是否存在缺失?
贾鸿雁:其实仔细对比近年来各旅游景区的接待人数,每年这个数字都是在上升的,因此在今年面对高速公路免费的新政出台后,大部分景区的应对政策仍然是按部就班的“老套路”,显然在面对这个爆棚黄金周突增的人流时准备不足。
希望来景点的人越多越好,其实是整个旅游行业的共识,但实际上每个景点都应该有自身游客的最大接待量,但目前还没有哪个景点愿意公布自己的这个数字,去拒绝游客。
去年,相关媒体也报道过国内的故宫、九寨沟景点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景点的最大接待能力,同时展开探讨,过大的人流量可能会对这些著名景点产生破坏,但最后景区给出的应对方案还是无限制的接待游客,因为不能将大老远跑来的游客拒之门外。这样做并不科学,因为它违背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对文物或景点造成了危害,景区一味的卖门票也在客观上给不断增加的游客造成了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