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年前在纪念我国加入《湿地公约》20周座谈会上披露,全国共投入50亿元,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实施了500多个湿地保护项目,累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5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8万多公顷。
20年来,我国设立了湿地保护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启动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在长江中下游实行“退田还湖”等政策,保障了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青海、西藏、云南等省区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保护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等湿地,保障了国家水资源安全。赵树丛表示,今后,将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规,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湿地保护。同时,深入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科技支撑水平。
新闻回放:回良玉在纪念中国加入《湿地公约》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中国加入《湿地公约》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
2012年12月14日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二十周年。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湿地保护工作者,向所有为湿地保护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并代表中国政府,向关心、支持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二十年前,中国加入《湿地公约》,把保护湿地作为对维护地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参与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项庄严承诺,从此掀开了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的新篇章。
二十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各部门团结协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履行有关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国际义务,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大部分重要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局部地区湿地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中国湿地保护事业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懈的奋斗和努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并提出要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既为全国生态建设事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对湿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希望各级各方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让湿地保护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湿地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统筹考虑,切实落实好湿地保护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湿地生态系统内在特征和功能运行机理,加强协调配合,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要狠抓制度建设,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湿地保护法制建设,尽快制定和实施湿地保护的专门法规,依法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湿地资源有偿使用、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湿地生态补水、湿地用途管制,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湿地保护社会氛围。
要遵循自然规律,实施好湿地保护重大工程。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围绕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与水资源安全、湿地与粮食安全、湿地与应对气候变化等,切实加大投入,谋划实施湿地保护恢复重大工程,不断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生态和民生。
同志们、朋友们,作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公约责任,与《湿地公约》秘书处、其它各缔约国及有关国际组织深化合作,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行动,相互学习借鉴,为推动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