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各位新闻媒体朋友的光临表示欢迎!对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成立30周年,过去的30年,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蓬勃发展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在保护生态、服务人民、展示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值此风景名胜区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全面总结了30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建设、法规体制建设、资源保护、规划管理、能力建设、社会贡献、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以下简称《公报》)。目的是客观反映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提高公众对风景名胜区的认识,增强公众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意识,推进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发展。下面,我就《公报》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风景名胜区功能和作用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国家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精华,是国家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对振兴民族精神、弘扬和延续民族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社会公益事业,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建立国家公园管理体系一样,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保留一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的建设管理,永续的发展利用。
二、风景名胜区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
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为我国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处,面积约10.36万平方公里;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共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两者总面积约19.37万平方公里。这些风景名胜区基本覆盖了我国各类地理区域,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世界遗产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现有43处世界遗产地中,共涉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
(二)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的法规制度
1985年,国务院颁布我国第一个关于风景名胜区工作的专项行政法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使风景名胜区走上依法发展之路。2006年,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条例》,强化了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国建立了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三级管理体制,全面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
(三)保护了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
通过设立风景名胜区,国家以较少的资金投入,保护了最珍贵的地质遗迹、最典型的地貌类型、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了文化遗产及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使传统文化成为活的可传承的文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域生态平衡、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步实现由注重视觉景观保护向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等方面综合保护的转变,由点状保护向网络式、系统保护的转变,由注重区内保护向区内外协调保护、共同发展的转变。
(四)建立了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保护机制
随着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重点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了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审批制度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等专项技术性法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对风景名声区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已有18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152处国家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编制了重点景区详细规划;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了省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34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12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27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分别通过了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批准,分别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总数的61.5%和36%。
(五)拉动了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30年来,我国风景名胜区逐步建设起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环境,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风景名胜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日趋显著,促进了政府和相关产业的资金投入,景区内外交通、通讯、电力等设施有了较大改善,解决了大批社会劳动力和待业人员的就业问题,拉动了包括宾馆餐饮、文化娱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园林绿化、建筑与工程、广告宣传、环境技术、商业贸易以及工艺纪念品开发生产等旅游服务的相关产业。风景名胜区不仅成为带动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地区风景旅游小城镇建设、促进当地农民致富、增加社会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风景名胜区既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政府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这一特殊珍贵资源的决心。在我国风景名胜区更好地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也从这个浓缩的窗口看到了中国的积极变化,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对改革开放的支持。我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在世界遗产价值研究、提名申报、资源监测、定期评估、人员培训、保护管理规划、能力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方面均开展了深度国际合作,不仅推进了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
三、风景名胜区发展展望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建设、城乡建设、旅游开发对风景名胜区的压力仍然十分突出。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鼓励公众参与,扩大国际交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正确把握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方向,把风景名胜区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
再次感谢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国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