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和他的宝贝柳杆
老汉的目标是建生态湿地
必全绿化11月20日消息:一碗面条,一杯啤酒,昨天,83岁的张文端老汉给自己的“卧龙山”过了个简单的“15”岁生日。15年前,这块位于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高寨镇张寨村村北小土坡,是荒沙漫卷的不毛之地,如今被张老汉变成了绿树小桥碧水的“世外桃源”。老汉给它取名“卧龙山”,乡亲们则称呼老汉“现代愚公”。
河水绕“城”流 绿树铺满坡
围着“卧龙山”转一圈,大约十几亩的地方,到处栽满了柳杆,有3万多棵,一条小河绕“城”而流,自建的小桥虽歪歪扭扭却别具风格……还有那小小的凉亭,亭子绿色的尖顶让人眼前一亮,仔细看,原来是一排排啤酒瓶子做成的飞檐……
张文端有6个子女,15年前,当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之后,没有了牵挂的张文端瞄准了村北的那片荒沙地。
村里人都知道,那是块出了名的寸草不生之地,平时黄沙漫漫,一刮风,整个村子都被淹没在黄沙中,一脚踩下去,沙子能没了脚面。可是,一到雨季,由于地势低洼,又会积下1米多深的水。
张文端改造荒沙地的消息传开后,有人说他傻,有人摇头,也有好心人劝他“别受那个傻累了,那地方长不出东西来”。可打定主意的张文端却只有一个想法:“别人说不行,我非得让它行了。”这个瘦小的倔老头在村民们的质疑声中,扛起铁锨在那儿安了家。
张文端不怕受累,每天早晨4点起床,摸黑出门干活,干到天亮了才回家,吃点东西后再接着干。整个冬天,他也舍不得闲着,翻地填沙,改造土质。一次,张文端发现沙地下面几米深的地方是胶泥,他就想,把地底下的胶泥翻上来栽树,把沙子填到下面肯定行。说干就干,他开始了“挖地三尺”的工程。
张文端在沙坑四周挖了井,水汩汩而出。只要有水,树就能活。他丈量好位置开始挖6米多深的沟,边挖边栽树苗。张文端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买来一车柳树杆,随挖随种,防止土质流失。
整整5年,张文端一铁锨一铁锨地挖出了一条深4米、宽12米的“护城河”,沿着河边,他栽下了一排排柳树杆,柳树杆是再生的,来年长出细细的柳枝,他剪下来再种上。
小楼伴亭台 美丽“卧龙山”
“原来这个地方地势低,一到雨季,屋里经常积水,我就盖了这座二层小楼,看这下面放的是柳杆,又防潮又结实,”张文端很骄傲地介绍着。为了盖楼,张文端买来2万块砖,连同沙子、水泥一块卸在了篱笆门口,张文端找来一根结实的柳杆,两头拴好,一次挑16块砖,就这样,2万块砖一个人挑过了小桥,挑进了“护城河”里,沙子、水泥也一点点地挑过来。“一开始觉得累,挑着挑着就不觉得累了。”张文端老人说,自己设计方案,计算墙的厚度,一米墙垒几块砖,仨月,老人孤独而又执着地垒起了二层小楼,并取名“卧龙山”。
“卧龙山”不光要有树,有水,还要有风景。老汉又买来8000块砖和沙子、水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盖起了一座小亭子。亭子的走廊用水泥砌成了龙的形状,尖尖的顶子用柳杆扎成。张文端喜欢喝啤酒,啤酒的瓶子绑在柳杆上做成亭子绿色的飞檐,远远望去,漂亮而别致。“有点艺术吧,排场!”张文端老人一个人常常坐在亭子顶上四处远眺。
欲栽一片林 再造一方景
15年的日日夜夜,张文端把“卧龙山”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15年的日夜劳作,张文端对这儿的每一棵树都有了感情。15年的付出,除了必须的生活之外,他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入了这个地方。15年受了多少累,吃了多少苦,张文端记不清了。老人只是淡淡地说:“一辈子自力更生,干了五辈子的活。”
现在,“卧龙山”在他的不断整修下,规模不断扩大。不过老汉还有些不满足,他对“卧龙山”有更长远的规划。
老汉的一个心愿是能够再造一片柳杆林。每年,张文端光柳杆的收入就不下万元。他的柳杆光滑直溜,结实耐用,拿到集市上去卖,很受欢迎。老汉在小河边建了个烧制柳杆子的小窑。“你们看,这刚刚锯下来的柳杆,就着那个新鲜劲,就放水里泡着,一段时间后捞上来去皮、风干,再拿到窑里去烧,有弯的地方再一点点地弄直。这样出来的柳杆子才结实耐用!咱孟村这地方,适合长这个东西,我伺候了它那么多年,对它的“脾气”太了解了,想着能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多种几片柳杆子,又能防风沙又能挣钱,挺好。”
老汉的第二个心愿很“时髦”,“葛优演的那个电影《非诚勿扰》里的西溪湿地太漂亮了,我也想把卧龙山造成一个人工湿地,现在这座小桥是用砖头和木头混建起来的,我正琢磨着,用沙子和水泥重新修。我还打算用木头建一个吊桥,白天放下去,晚上拉起来。除了树,我还打算种菠菜、小葱、大蒜等各式蔬菜,护城河里要种藕,养鱼。下次你们再来就可以尝尝我的生态农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