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公益哥” 想得那么苦情
不久前,浙江诸暨慈善总会收到一笔1000万元捐款。捐款者何国苗,多年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87项国家专利。富起来的何国苗没有像常人那样购房置产,而是热衷公益事业。迄今,何国苗累计捐助超过170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公益哥”。(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今年5月,何国苗回家乡诸暨发展,他带着妻儿一道,与母亲挤在老家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这一细节,引起了不少人的困惑:做慈善怎么能够让家人受委屈呢?甚至有人直接表示,从新闻中读不出感动只读出“傻”。
善待他人和善待家人,两者并不矛盾。古人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也是慈善的能力。有能力了,在安排好家人的基础上,尽最大的能力帮助社会,这样的慈善更能够为社会接受。事实上,也很少有人把善待他人和善待家人对立起来。在善待家人的基础上,再积极善待他人,这无损慈善的道德色彩。这种有人情的善,更能够获得社会认可,更具有持续性。那些认为“公益哥”很苦情的人,可能是不希望看到慈善过于沉重,期望“公益哥”的家人也能够得到幸福。问题的关键是,“公益哥”真的那么苦情吗?
|
所有对“公益哥”苦情的臆测,都建立在房子的基础上。何国苗是做企业的,他表示,“在河南,一家人住厂里,现在回诸暨,觉得老房子住得挺好,也没考虑要再置业”。住在企业里,也未必就有多差。而且,房子虽然重要,但房子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幸福的全部。不能简单地以为,买了房子就是善待家人,相反,不买房子就没有善待家人。据称,何国苗平时生活很“抠门”,而且“抠门”还遗传给了25岁的女儿。他想给女儿买套房子当嫁妆,可女儿却说:“不如把钱捐给需要的人,这些钱用在他们身上,远比给我买幢别墅更急需、更实惠。”从这里看出,从新闻提供的图片里,都能够读出何国苗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