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城市品质?北京欲向全球征集“外脑”。在2012北京国际设计周上,中外大师纷纷支招。与此同时,京城各处尽显创意亮点。北京,正吸聚全球智慧。
北京国际设计周上,游客在京城大栅栏街头摆放的艺术作品“树亭”内休息
中外大师“华山论剑”
在日前举行的北京设计论坛上,设计大师展开“华山论剑”,解码难题刮起“头脑风暴”。
城市发展日益提速,古建如何保护?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坦言,四合院过度商业开发不利于传承古城文明。他带来了“胡同泡泡”的设计——小巧的洗手间。这个镜面外观的现代“家伙”隐藏在传统建筑里,可反射四周场景。马岩松说,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后,人们愿意在这里停留。“保护古建筑不仅是留住一砖一瓦,更要保护城市的社会生态。”
交通困局如何求解,“首堵”何时不再堵?丹麦设计师玛利亚·伍兹·丹尼尔森告诉记者,几十年前的哥本哈根和现在的北京很像,备受汽车拥堵的困扰,但在重新调整城区道路规划设计、推出系列鼓励措施后,超过一半的市民选择骑车上下班。如今,她将哥本哈根和纽约的项目经验带到中国,在北京、昆明等地负责城区骑行规划设计。“中国同样有自行车文化,绿色出行是一个选择。”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拉蒂补充道,城市功能区划要更为紧凑,避免单一功能的大型区块,以减少通勤距离。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歌华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曾辉向记者表示,“论坛将逐步形成‘北京设计智库’,邀请国内外大师分享智慧和经验,助力北京‘设计之都’建设。”
“总控台”为城市把脉
轻点交互书,投射大屏幕,北京城的人流、气象、交通等实时数据一目了然。人们可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领略“智慧北京”系统如何让城市更“聪明”。这个由奥地利AEC电子艺术中心、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和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共同研发的北京城市资源信息可视化系统,是AEC“智慧城市”系列在亚洲的第一个概念原型试点,将为城市规划和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在奥地利AEC电子艺术中心未来实验室与解决方案组总监麦克·巴蒂克斯看来,这就像个“总控台”,为城市“把脉”。“这些数据能帮助北京应对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让人们了解北京、便捷生活。”
在“智慧城市”专题展上,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82件作品,分享全球“智慧城市”的设计案例。“城市和人体一样,是一个生命体。使它变得更智慧、更敏感,就要赋予它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清华美院副院长苏丹说。
按图索骥寻创意
京城街头巷尾到处都充满创意的因子。翻开设计周“设计之旅”厚厚的导览图册,200多个创意项目密布城区各角,市民和游客们在长假里按图索骥,在大栅栏感受老北京的国际范儿,在草场地体验中国式创意的跨界集结。
此外,“设计之旅”还带人们走进了城市创新力的引擎——中关村。在1+1大厦里窝着一家小设计企业——“幻响神州”,不大的屋子里挤满员工,办公室还肩负“仓库”功能。但凭借“超能晶体”共振发声技术等专利技术,公司在业界站稳脚跟,并多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
“我们希望改变国内数码企业山寨模仿、廉价生产的风气,要创造世界公认的中国品牌。”“幻响神州”总裁张昕尉向记者表示,只有坚持原创,中国设计才能赢得世界尊重。